几种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形态影响的研究.docVIP

几种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形态影响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几种自锁托槽矫治器对牙弓形态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探讨和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方法 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 结果 40例患者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 结论 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患者进行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关键词] 自锁托槽;牙弓长度;牙弓宽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39-02   自锁托槽是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一种轻力矫正器。1935年,Stolzenburg J[1]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自锁托槽Russel Lock。传统托槽采用不锈钢结扎丝或结扎圈进行结扎,而自锁托槽通过槽沟唇侧的弹簧夹或滑盖关闭槽沟。Damon医生认为,摩擦力极低的自锁托槽可以起到功能矫治器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肌功能不调,使唇颊舌肌的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对牙弓狭窄的患者能起到快速扩弓的作用。对牙弓整平有一定作用。目前关于自锁矫治的牙弓变化还存在很多争议,这方面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很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正畸科进行自锁托槽矫治的患者40例,满足以下条件:(1)无缺失牙(第三磨牙除外);(2)治疗中未使用快速和慢速扩弓,未使用口外弓和前方牵引装置,未使用功能矫治器,未进行过邻面片切;(3)不伴有唇腭裂;(4)治疗前后记存模型完整。40例患者中,安氏Ⅰ类12例,安氏Ⅱ类22例,安氏Ⅲ类6例;上颌拥挤度平均值(6.58±3.38) mm,下颌拥挤度平均值(3.32±2.56) mm。平均年龄(13.80±2.63)岁,男17例,女23例。使用的自锁托槽包括Damon3(Ormco,美国)、Smart-clip(Unitek,美国)、Clippy(Tomy,日本)和杭州三比。   1.2 测量项目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牙弓测量。(1)拥挤度的测量:用0.5 mm直径黄铜丝测量牙弓两侧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间的现有弧形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应有长度,两者相减得出拥挤度。(2)牙弓宽度(图1、2、3),①3~3宽度:两侧尖牙牙尖、龈缘间距离;②4~4宽度:两侧第一前磨牙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③5~5宽度:两侧第二前磨牙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④6~6宽度:两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中央窝、龈缘间距离。(3)牙弓长度(图4),①前段牙弓长度:中切牙接触点到尖牙牙尖连线的垂直距离;②中段牙弓长度:尖牙牙尖连线到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连线的垂直距离。(4)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与腭皱点(第三腭皱近中点的中点)在颌平面上投影的距离。所有项目选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3 测量工具   (1)工具:游标卡尺(精度0.01 mm);直钢板尺(精度1 mm);(2)颌平面投影的确定:将模型置于放有砂子的容器内,利用水平尺调整模型使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Minolta相机固定于相机架上,使相机镜头垂直于地面,以保证相机垂直于颌平面,在与颌平面相同高度的位置放直尺以矫正相机对模型的放大或缩小。在相同的焦距和曝光度下对模型进行拍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治疗前(T1)和治疗后(T2)的测量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一元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以及牙弓变化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牙弓变化   治疗前后上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的龈缘宽度变化以及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龈缘宽度变化和上颌中段牙弓长度无显著性变化。其余指标矫治后的值均显著大于矫治前。如表1所示。   2.2 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   颊尖宽度变化>中央窝宽度变化>龈缘宽度变化。   2.3 治疗前后腭皱点的距离变化   上颌中切牙与第一磨牙相对腭皱点的距离均有增加,前者增加较多,但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模型的测量方法   3.1.1 牙弓宽度的测量 在以前的文献中,关于测量牙弓宽度时选择标识点的说法较多,由学着选择牙尖、中央窝、龈缘、唇颊面的最突点等[2]。本试验选择颊尖、中央窝、龈缘作为标识点,一方面可以避免矫治中制作的模型唇颊面托槽对测量的影响,另一方面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