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第酶的人工模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酶的人工模拟 一、模拟酶的理论基础和策略 研制模拟酶的基础 模拟酶的概念 “主-客体”化学 超分子化学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模拟酶设计的前提 模拟酶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二、模拟酶的分类 1.主-客体酶模型 环糊精的结构 A.水解酶的模拟 以环糊精为主体的模拟水解酶 水解酶的模拟 B.核糖核酸酶的模拟 以环糊精为主体的模拟核糖核酸酶 C.转氨酶的模拟 以环糊精为主体的模拟转氨酶 D.含核糖的环糊精酶模型 E.桥联环糊精酶模型 桥联 CD 酶模型 桥联CD水解酶模型 桥联CD胡萝卜素氧化酶模型 桥联CD胡萝卜素氧化酶模型 四桥联CD酶模型 四桥联环糊精模拟P-450酶模型 底物的修饰 四桥联CD 模拟酶催化的甾体羟基化反应 (二)合成的主-客体酶模型 环番和杯芳烃的结构特点 三种不同大小的杯芳烃 杯(6)芳烃的杯状结构 杯芳烃与C60的包合物的直接观察 环番结构式 以冠醚为主体的模拟酶 以冠醚为主体的模拟酶 杯芳烃作为催化剂的优点 杯芳烃的催化活性举例 杯芳烃159催化的Wiilimson成醚反应 酶催化1-苄基-1,4-二氢烟酰胺的加水反应 杯芳烃模拟酶 杯芳烃季铵盐164的水解酶活性 杯芳烃165的水解酶活性 核酸模拟酶 杯芳烃166和167的结构式 杯芳烃166和167的催化机理 2.胶束模拟酶 模拟水解酶的胶束酶模型 氧肟酸和肟在胶束模拟酶中的作用 (2)辅酶的胶束酶模型 (3)金属胶束酶模型 金属胶束水解酶 3.肽酶 模拟蛋白酶的肽酶 4.半合成酶 半合成酶 三、抗体酶 抗体酶的特点 抗体酶研制的历史 抗体酶研制的历史 抗体酶研制的历史 抗体酶研制的历史 2.抗体酶的制备方法 抗体酶举例 亚铁螯合抗体酶的诱导物 抗体酶举例 磷酸内酯抗体酶的诱导物 (2)抗体与半抗原互补法 抗体酶举例 β-消除抗体酶的诱导物 (3)熵阱法 抗体酶举例 环加成抗体酶的诱导物 抗体酶举例 (4)多底物类似法 抗体酶举例 (5)抗体结合部位修饰法 抗体酶举例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抗体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引入催化基团的方法 (6)抗体库法 3.提高抗体酶催化活性的因素 (2)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方式 (3)异源免疫 异源免疫 (4)反应免疫 抗体酶的特点 研制抗体酶的困难 研制抗体酶的困难 四、分子印迹酶 分子印迹原理图 分子印迹酶举例 过渡态类似物甲膦酸对硝基苯酯作印迹分子 Wulff 的分子印迹酶模型 分子印迹用于拆分手性化合物 生物印迹酶 非水相生物印迹酶 非水相生物印迹酶 水相生物印迹酶Ⅰ 水相生物印迹酶Ⅰ(续) 水相生物印迹酶Ⅱ 五、模拟天然酶催化机理的各个方面 2.模拟酶的活性功能基 α-胰凝乳蛋白酶模拟酶及其人工底物的结构 3.模拟酶的高分子作用方式 硫酸酯酶模拟酶 利用手性化合物之一作为印迹分子,制作的分子印迹可作为层析介质,用于拆分不同构型的分子。 (EDMA: 交联剂乙二醇二甲丙烯酸酯) 聚合单体丙烯酸 印迹分子 L-苯丙氨酰苯胺 在水相介质中被印迹分子诱导的酶或非酶蛋白会产生“记忆”效应。如果将在水相中被印迹分子诱导而发生构象变化的蛋白质冰冻干燥,然后将其置于非水介质中,蛋白质将保持被诱导后的构象。如果所用印迹分子是酶的底物、竞争性抑制剂或底物的过渡态类似物,则此生物印迹蛋白可能表现出酶的活性。称为生物印迹酶。生物印迹酶只能在非水介质中催化反应,如果将生物印迹酶放到水介质中,则其诱导后的构象不能保持,失去催化能力。 水溶性脂肪酶在通常情况下是非活性的,其底物结合部位有一个“盖子”,当底物脂肪以脂质体形式接近酶时,盖子打开,脂肪的一端与底物结合部位结合。为了获得高效非水相催化的脂肪酶,Braco等将适当的两亲性表面活性剂与酶印迹,待表面活性剂分子与酶充分接触后,冰冻干燥,用非水溶剂洗去表面活性剂后,酶构象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活性部位开启的构象,提高了它与底物的亲和力,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效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可溶性酶 印迹酶 冻干,用无水溶剂洗脱两亲物并干燥 (1)稳定过渡态法 迄今为止,大多数抗体酶是通过理论设计合适的、与反应过渡态中间物结构类似的稳定化合物作为半抗原,免疫动物后产生针对此半抗原的抗体来获得。 Shultz小组利用与底物扭曲构象相似的扭曲卟啉作半抗原,制备的抗体可催化卟啉金属螯合反应。亚铁螯合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末端酶,可催化亚铁离子插入到原卟啉中。N-甲基原卟啉由于内部甲基取代而呈扭曲结构,它是此酶的有效抑制剂,也与酶催化的卟啉金属螯合反应的过渡态中间物结构类似。由于甲基卟啉的抗体可催化平面结构原卟啉的金属螯合反应,这也证明了该反应存在扭曲的过渡态中间物。 过渡态类似物 底物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