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外教育史笔记【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史 中国古代教育 西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即学术官守;教师都有国家的官吏担任,即官师合一】 西周的学校系统:国学--(大学和小学;天子的大学是辟雍,诸侯的大学是泮宫)乡学(塾闾,庠党,序州,校乡) 西周的教育内容: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求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修养。六艺教育有许多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在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稷下学宫 性质: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也是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场所,是一所官办的私学联合体 办学特色:学术自由;不治而议论;教师来去自由、待遇优厚。兼容并包;学生自由听讲、学无常师;制定《弟子职》,作为学生守则,加强学生管理 影响: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生平大部分时间聚徒讲学,开创了私人自由讲学的分歧,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较系统的教育思想;编订的六经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 论教育作用:社会功能,提出教育与经济、军事、政治、法律的关系,把教育提高很高的位置(庶富教理论);个人功能(性相近习相远),肯定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实施教育不分等级和种类;意义在于打破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开创了平民讲学之风) 论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偏重文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知识比较贫乏 论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 论道德教育:德育至上论,以仁礼为核心,以孝悌为基础,提出立志乐道。自省自克、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德育原则方法 论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与教学相长;尊师爱生和宽严相济 百家争鸣 人性论 教育作用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思想 儒家孟子 性善论 教育作用就在于扩充善端,找回散失的本性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孟子是第一次明确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的人) 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深造自得,其具有内倾性,强调和夸大“思”的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即“求在我者也” 儒家荀子 性恶论 化性起伪,即变化自己本性的恶,树立人为的善 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以浅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万” 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重视古代典籍的学习 教学方法是闻见知行 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墨家 素丝说 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人 “兼士”为培养目标(即既具有“兼爱”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而又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著名的“三表法”;强调思维和论辩的法则,要求懂得运用类推与求故的方法) 教育方法包括主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道家 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反对破坏自然,违背人性的人为教育 逍遥的人格思想;要求超越名利等各种现实的羁绊,追求个性解放和灵魂自由,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法家 人性利己说 强调法制对改造人的自私品质的作用,其结果必然走向惩罚主义 禁诗书—以法为教(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的主张,实行法治教育,取消普通教育) 禁私学—以吏为师(否定死学教育,人为私学思想的传播不利于法家主张的思想专制的统一,不利于法制教育的实行) 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之道”的一片论文,它看重阐述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止于至善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三纲领是中国两千年封建教育都贯彻的的纲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又相互联系,将个人的学习、教人、政治等几个过程都非常自然地联系了起来,使得八条目实际上成为一个过程和整体,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 《中庸》教育的本质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教育下定义;教育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途径:一是发觉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即“自诚明”或“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即“自明诚”或“道问学”;重视主观努力 《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关于教育作用:“玉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