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承接传统 常识“廉政”
——关于廉政建设进校园之我见
钢城四中 胡继明
当前,“廉政建设”之风席卷全国,廉政之星、廉洁之星见于大小报刊、长短横幅,可谓群星璀璨。有人美其名曰“社会之楷模”、“时代之先进”。见此,我无仰慕之意,更无欣喜之情。一是,我乃平头百姓,似乎“廉政”与我无。二是,身边无伟人,没见过感动我之模范之星。三是,深感不以为然,做官不贪污,做事要奉公,乃是常识,乃是本分,就像“用脚走路”、“用口吃饭”一样,无须大惊小怪。如果做官不贪污,要冠以“廉政之星”,那么,用脚走路,得冠以“行走之星”;用口吃饭,得冠以“吃饭之星”。四是,使我想起老子之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廉洁之星现,贪污之风盛。是乃非国家之幸。
鉴于此,我辈本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是自由社会之人,充当“光荣的人民教师”,传授的是古今贤人的文字,总免不了品头论足,所以,对“廉洁”之事多了些思考。趁此,青山区廉洁文化进校园之际,发点粗鄙之言,虽是浅见,但心却是诚的。
廉政本是学生成人之后做人之本分,如今却要“星光灿烂”,的确要贻笑大方,但苦笑之后,还需刨根究底。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社会风气如此,也不是一天变成的,而是“渐矣”,正本清源,教育难脱其咎,静心思考,本人认为当前教育存在两大根本问题:
问题一:割断传统,急功近利,弱视文化
当前,教育理念急功近利,忽视人本教育,因而,对于社会不良风气,不但无纠正,还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不仅不符合中国传统理念,也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更不能促进中国社会文明之发展。
首先认清现实,以正视听。只要从实际出发、关注教育现状的人,相信都认同这一现状:当前的教育是重知识,轻德育;重实用,轻文化;重功利,轻为人;重选择,轻感化。(近年来,教育改革,似乎要从形式上要做点改革,但风声大于行动;由于难于操作,也难于公平,估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再说,举国上下,又有几人赞成。)这一现状,显然有悖于中国传统教育。《礼记》云:“学校,乃风化之地也。”意思说,学校是社会风气习俗教化的地方,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意义。《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强调教育的社会调和功能;《孟子》云:“谨庠序之教,申之孝悌之意。”强调教育的德性教育,即如何为人;总之,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孔孟受重视以来,上至太学(皇家学堂,教授道学问),下至民间私塾(蒙学教育,教授《三字经》、《弟子规》等),都强调教育的文化传承、为人德性、社会调和的作用。我如此说,一定有人打断我说,“你就是一旧文化的卫道者,社会风气如此,教育能独善其身吗?”我说:“你这是颠倒因果。社会风气有问题,就靠教育去净化,你怎么没去净化浑浊,反而被浑浊同化了呢?”我想这么说,也许你还要怒目圆睁,指责我道:“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近代中国落后挨打,正是孔孟教育所害,现代中国日新月异,正是现代教育所赐。”针对此种观点,非我等平庸之辈所能驳倒之,但我有几点学者定论需要明示:第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不同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有始无终,这得益于中国文化传承,传统教育功莫大矣;第二,参看英国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说:“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可见,中国古代重视孔孟的“为人”教育,并未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眼前的经济繁荣,但文化沉沦,道德沦丧,社会问题频出,当前教育难脱其咎。小平同志也说:“十年改革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1989年3月23日语)
问题二: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人生修养教育式微
前日,翻看一文,其述:汽车修理工身揣历史学硕士文凭、篮球明星身揣哲学博士文凭,在美国司空见惯,并且其本人绝无埋没人才、不得志之感。原因在于,在美国,知识应分两大类,一是技能性知识,例如:修理汽车、打篮球、诊断疾病,甚至从事科学实验等等,这类知识提供谋生技能;一类是人生修养知识,例如:历史学、哲学等等人文学科,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人的修养。二者并行不悖,并不冲突。这一说法,虽然略见一斑,没法深究,但看后,还是深思良久,深以为然。
对照中国当前教育,一切皆为实用。教育的目的,不为修养,只为知识,还美其名曰“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现状,早有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狠批中国人“有教育无教养”,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