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ocVIP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38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2年2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1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再梗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更佳,有利于冠状动脉尽早开通,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治疗成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溶栓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常见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研究报道每年有1/3的死亡病例来自于心血管疾病[1],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建梗死区域的灌注血流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通过对常规治疗方法及溶栓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好的治疗方法,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心内科的13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男39例,女30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4.5±2.5)岁,发病时间1~3 h;对照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3.5±3.5)岁,发病时间1~5 h;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具备以下条件:①剧烈胸痛超过30 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显示至少有相邻两个导联ST段抬高,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③发作时间在12 h以内。其中广泛前壁33例,前壁29例,前间壁35例,下壁25例,下后壁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要求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心电监护,立即持续吸氧,2~4L/min,止痛,给予吗啡3 mg静脉注射;然后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20~60μg/min,连续治疗10~14 d;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对症治疗;口服缓泻剂,防止便秘[2]。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然后用尿激酶1.5万U/kg~2万U/k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注完,连续治疗10~14 d;于溶栓6 h内,皮下注射肝素钙5000μ,2次/d,连用7 d;服用氯吡格雷75 mg/d,肠溶阿司匹林0.3 g/d,3 d后改100 mg/d,需长期服用[3]。   1.3 疗效判断标准 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动脉血气分析恢复正常;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下降;无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变化[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堵塞,引起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心动脉血栓形成后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而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入院后立即吸氧、止痛,心电监护,并应用药物对症治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根治本病,容易发生再梗死和并发症,预后较差[5]。溶栓治疗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优越性明显。其操作方法简单,无需使用特殊设备,且费用相对低廉,能有效减少梗死的面积,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6]。研究表明,在发病6 h内,心肌坏死的范围是不固定的,若尽早溶栓,能挽救一部分受损的心肌,通常在发病1~2 h内使用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使用时间越晚,疗效越差[7]。   本研究中溶栓治疗应用尿激酶,该药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待溶栓后应用肝素,可加强冠脉侧枝的血液循环,增加阻塞区血流量,且具有抗凝作用,防止血栓的再形成而发生再梗死。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