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丹 深藏在大漠中的锦绣繁华
嬉皮士苦行僧
我刚到苏丹,就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抉择:努巴族的传统摔跤比赛和苏菲派苦行僧的周例聚会将在周五的傍晚时分同时拉开帷幕。 而我不得不在这两项久负盛名的活动中先选择一项参加。权衡再三,我决定让苦行僧的聚会鸣响我苏丹之旅的首章。
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系也称为神秘主义派系,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这一派信徒推崇冥想,对于日常生活的行准要求也非常严格,而每周五的集会仪式则是他们接触真主的最好时机。当我到达位于恩图曼市郊的哈米德清真寺时,那里已是人山人海。教徒们一袭绿衣,开始准备为神灵祝祷。第一记鼓点落下,人们自发围成一个巨大的圆圈。信徒也好,好奇的群众也罢,通通括入这个巨环里,愉悦的气氛笼罩着每个人友好的面庞。众人开始哼唱起歌,曲调单一,循环渐强,听上去似乎是祈祷,又像是在叨念着什么咒语。
突然间,一些人猛然脱离巨圈,在圈子中心尽情伸展开手臂,半闭双眼,自行旋转起来。周围崇拜和鼓励的声音如浪潮般汹涌而至,苦行僧们不转至精疲力竭便不能罢休,个把小时后,有些人逐渐失去平衡,摇摇摆摆,悬而欲倒,围观的人群便鼓励似的加快了唱歌的速度。歌声撩拨着每位看客的心弦, 同一句歌词在每个人耳边萦绕:“真主临世!真主临世!”
一名苦行僧倒在我脚边,久久未动。人群自发为他挪出一方空地,好让他呼吸新鲜空气,周围逐渐安静下来,地平线上残留的一抹夕阳也不知踪影,提醒信徒们做礼拜的高音喇叭响起,预示仪式进入尾声。我环顾周围的信徒,他们中既有富贾豪商,也不乏潦倒之人。一位名为阿里的阔绰商人热心解释道,苏菲派崇尚和平,提倡成为节俭有度的伊斯兰教徒:“我们就好比是伊斯兰教的嬉皮士啊!”他大笑道,然而人们满头的结珠小辫却让我联想到雷鬼造型;比起嬉皮士,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凭借雷鬼音乐而风靡的黑人基督教——拉斯特法里(rastafaris)的信徒!
虽然当地并不富裕,但苏丹人民热情好客。夜晚的气温逐渐低于四十摄氏度,阿里慷慨邀请我与他和家人一同前往尼罗河岸品茶;于是我融入成千上万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烧烤,大快朵颐了一番。 被遗忘的金字塔
苏丹国可谓地负海涵,星罗棋布的金字塔与成群的驼商,就像海水下争妍斗丽的珊瑚一般深藏在大漠的部落中;其市集之繁盛,皆笼罩在千古文化的瑰丽面纱里。为了遵循伊斯兰教义,我不能在此酣畅饮酒,而银行卡的使用也不是非常便捷。
我的计划是沿着尼罗河回溯苏丹代远年湮的锦绣与繁华,北方的努比亚便是我的第一站。埃及可不是独霸金字塔的国家,苏丹的金字塔文化同样让人大呼过瘾。当地杰出的金字塔专家莫纳塔从沙漠里繁重的考古工作中挤出时间,领我品味匠心独具的苏丹金字塔。
苏丹金字塔中,麦罗埃皇家陵园最富盛名。通达的公路刚竣工不久,我们行驶几个小时后便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舞台之中:一线精巧的小金字塔安静地卧在沙漠里,夕阳将沙漠烧成艳丽的橘红色,浓郁的色彩蔓延开来,也浸染了金字塔。停车场里一辆游客巴士都没有,四处也不见小摊贩,周围环境之原始让我误以为回到了1821年,而我就是当年发现此地的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加约!这里如此神工天巧,真是当之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响亮的头衔了。
这些金字塔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3世纪之间,共有40位国王皇后长眠于此,总数共超过200座,而目前我们如数家珍的却还是埃及的那一百来座。 臭名昭著的意大利探险家Giuseppe Ferlini于1834年洗劫了这座城池,掠尽珍宝,而所有的金字塔顶都被炸毁了。看来今天我是唯一一个朝圣者了,不过还有一群穿着三件套制服的年轻学生们,这样的着装显然不是为了好好参观金字塔的,当我好奇询问时,他们笑着回答我:“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合影纪念,今天我们毕业了!” 百年驼商队
我们路过百卢达沙漠,向凯里迈驶进。这一路风景乏善可陈,空气炎热干燥。估计是这条路上大型货车往来过密,一路都可见到被丢弃的爆破轮胎;为了保护轮胎,我们决定放弃沥青马路。车子在沙漠上前行,倒是不再有每隔50米就能见到的废旧轮胎,取而代之的则是单峰驼的残骸!
我向地平线远眺,望见远方一线骆驼。随着车速的增快,骆驼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天啊,这绝非海市蜃楼,而是真实的驼群!五位牵驼人领着两百多只骆驼,在绵绵大漠上沉默缓慢地踩下一个又一个厚实的脚印。驼队的队长阿卜杜告诉我,他们来自苏丹南部的科尔多凡地区,要去往埃及贩卖骆驼。一只骆驼在苏丹价值1000美元,而只要跨进埃及国界,价格将会翻一倍。不过他们需要顶着炎炎烈日,在茫茫黄沙中行进40日之久,方可结账返回。驼商之路在当地语言被写作 “Drab EL-Arbeen”, 意为“行旅40日”。
这条古道曾起于达尔富尔区, 一路沿着各村庄的水井横穿沙漠,最终来到尼罗河边的依德贝地区,随后与尼罗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