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理论: 个人修养: 维护社会稳定: 伦理道德: * 相传一 代 宗 师孔子 曾长 途 跋 涉 、 虚 心 求 教 于 博 学 多 才 的 老 子,这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诚 恳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态 度 , 让 后 世 学 者 感 叹 羡 慕 不 已 , 这 一 事 实 成 了 我 国 文 化 史 上 一 个 动 人 的 故 事 。 孔子问道于老子 * (二)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思想的基本特征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 《老子》 (1)“道”是世界根本。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材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都是无条件的。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台风来了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3)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材料: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庄子《庄子》 (1)把“道”作为世界最高 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论”,追求逍遥自得的精神境界。 齐物论: 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材料: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评价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美学等。 *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以德报怨、大智若愚的思想…… * (三)法家思想 代表人物 李 悝(魏) 吴 起(楚) 商 鞅(秦) 韩非子 申不害(韩)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2)严酷的刑罚确立新的政治秩序,以加强君权。 《法经》 是中国古代第一步较为完整的法典 李悝 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被秦孝公任左庶长,实行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人民为国家利军功,并且,废除井田制和贵族世袭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商鞅虽然后来被旧贵族杀害,但是,变法却推行下去,“商君虽死而秦法行”,秦国从此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两次)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并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韩非与李斯同师。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