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诺贝尔奖看留学:成功的教育要有国际成分 ?
2016年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已经全部出炉,我们先来看一下各位获奖得主。
2016年10月3日,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10月4日,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6年10月5日,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16年10月7日,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获得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10月10日,奥利弗·哈特、本特·霍姆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6年10月13日,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其中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隅良典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今年诺贝尔奖的唯一一位亚洲人。迄今共有25位日本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这一数字使日本诺奖成绩雄居亚洲第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贝尔奖大国。
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获奖人数快速增长。本世纪以来的获奖者包括物理奖8位、化学奖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共计17位。这平均1年1个的“井喷式”诺奖势头,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和好奇,究竟这些获奖的科学家身上有哪些相同特质呢?
纵观25位日本诺奖得主和12位华裔诺奖得主的个人履历,可以看出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背景——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有国外求学经历。而这一教育背景也在英国诺奖得主中找到了相似性:在90位英籍诺奖得主中,有51位曾有过留学经历。不难发现,留学的经历对这些世界顶尖人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视野都有不小的影响。例如大隅良典就是在美国留学期间和酵母结缘,并最终因此斩获诺贝尔奖。
“日本产生了如此众多的诺贝尔获奖者,与日本科学家视野开阔,注重国际交流不无关系。”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李仲生教授举例说道,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的科学成就都是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取得的;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和2001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都曾在美国大学进修,均了解各自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
再看中国诺奖获得者,11位科学家(含外籍华裔科学家)有9位有海外求学经历。作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再看中国诺奖获得者华人代表——李政道和杨振宁,两人在留美期间合作发表论文,1957年共同提出“李-杨假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李政道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研究,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57年12月10日,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左)、杨振宁(中)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于杨振宁来说,出国留学,追逐自己心仪的导师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回顾芝加哥大学求学经历时他也多次谈到费米(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泰勒(美国“氢弹之父”)对他的学术影响极大。
为了让优秀的中国学生赴美深造,李政道创立了CUSPEA项目,10年期间共计输送了931位中国物理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当年的CUSPEA学生韦丹曾说:“CUSPEA给了年轻的中国物理学生一个巨大的机会,是这些最有天分的学生心中的指路明灯,送他们出去、指引他们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诺贝尔科学家获得者中,大多数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其他国籍的获奖者或者在欧美发达国家接受过教育,或者在这些国家的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主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无关系。
一方面西方国家经济发达,另一方面西方自由的学术、鼓励质疑、批判的思维以及独立的科学体制都是培育诺奖的土壤。这与欧美崇尚“自由主义”教育息息相关。
以诺奖数最多的美国来说,其教育水平排名世界前列,大学教育更是全球顶尖。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这对人才的发展和脱颖而出,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数据统计,培养出最多诺贝尔得奖者的是哈佛大学,以151人摘得桂冠,其次是哥伦比亚大学101人。(统计数据不包含2016年诺贝尔奖人数。)诺奖人数排名前50的大学中,美国占据半壁江山,有26所。
反观亚洲教育,中村修二(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表示担忧。中村修二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东亚国家现代的普鲁士教育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
不可否认,西方国家教育水平处于今天世界的领先地位,在很多方面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国留学是否是最好的选择?送孩子出国留学是赶时髦、随大流?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它的价值与意义何在?这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吗?……
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家长与学生并不多,人们的想法大多是浅层次的,甚至是盲目的———国外的教育先进嘛;有一个洋文凭不错;至少能学好外语;功课轻松些,进大学容易;可以开开眼界……
对于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