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基本知识与防治常识__培训课件.pptVIP

艾滋病基本知识与防治常识__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血液传播 拔牙、不洁血液(输血)、使用被污染的针头、纹身 河南一经输血染病的8岁儿童 医源性感染 母婴传播 妊娠、分娩、哺乳 母亲荷花因输血传染, 哺乳又传染给了孩子 (4)艾滋病发生的几个时期(一般分4个时期) 1、窗口期:从HIV感染到可以从血液中检测到抗体,一般2-3月 2、潜伏期:从感染HIV到表现症状的一段时期,短2-3个月,长达20年 3、AIDS初期症状: 持续发热、皮症、皮炎、喉炎、腹泻、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 ,体重减轻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艾滋病例出现此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 4、AIDS晚期症状 (1)机会感染疾病 (2)恶性肿瘤 (3)痴呆和消耗综合征 卖淫与嫖娼 同性恋 男男同性恋 静脉注射吸毒 高危人群 三、艾滋病的防治 一旦感染,不可能治愈,且无法依靠自身免疫消除 药物可局部治疗免疫缺陷并发疾病 药物可抑制病毒,延长寿命 目前使用的药物都具有极强的副作用 疫苗研究自1987年开始,至今未获成功 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7. 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 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 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关于艾滋病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的快速繁殖)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No.1)、地丹诺辛、扎西他宾(胸腺嘧啶类) 拉米夫定(贺普丁,胞嘧啶类)(横纹肌溶解) 司他夫定 (胸腺嘧啶)(儿童) Ganciclovir (鸟嘌呤) 非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 奈韦拉平(1996) 、地拉韦定 (1997) 蛋白酶抑制剂 利托那韦:防止母体蛋白质分裂成新的HIV感染细胞并抑制病毒复制, 沙喹那韦: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产生无感染性病毒颗粒 奈非拉韦 (nevirapine ):逆转录酶抑制剂 鸡尾酒疗法: 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原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不足: 副作用:脂质营养不良、背腹部脂肪异常堆积、血脂浓度异常升高等毒副作用,其中最严重的是肝功能衰竭和糖尿病。 费用昂贵:每年每人约1.2万美元的昂贵药价 对早期艾滋病病人相当有效,但对中晚期患者的帮助不大, 不能清楚人体HIV病毒 中医治疗 甘草(甘草甜素)、杜仲、苦瓜(苦瓜素)、灵芝等 作用成分:多糖、生物碱、萜类、蛋白类 ①免疫调节或增强作用 。 ②抑制HIV作用:藻类多糖(抑制逆转录酶)、硫酸多糖(抑制HIV复制)、肝素(抑制其吸附)、香菇多糖(与HIV争靶细胞) (2)营养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每天所需蛋白质应是正常人群的1.5~2倍,能量应比正常人群高10~15%。 英属哥伦比亚维多利亚大学的 Harold Foster 医学博士:如硒、N-乙酰半胱氨酸、α-硫辛酸,目的是提高天然的抗逆转录酶病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 (3)基因治疗或干细胞移植 据美国媒体2008年11月12日报道,一名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患者在接受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后,体内的HIV病毒居然也全部消失了。许特曼博士是血液学专家,而非艾滋病专家。自双亲遗传的基因称为“CCR5-德尔塔32”,能够阻碍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健康细胞的侵袭。(欧洲人) 洛桑大学微生物学教授Amlio Telenti (找到3个变异基因) 3%的人具有DC-SIGN变异基因(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艾滋病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朱托夫博士 ) (4)疫苗预防 全球瞩目,长路漫漫 关爱生命 束身自爱 赠言: * * * * 9 艾滋病基本知识与防治常识 防艾先锋队 一、艾滋病的历史和现状 艾滋病的发现 艾滋病流行现状 艾滋病的危害 二、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的基本知识 1 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 2 艾滋病的研究历史 3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与扩散 三、艾滋病的防治常识 1 艾滋病预防 2 艾滋病的治疗 一、艾滋病的历史与现状 艾滋病的发现 1980年,一种新的奇怪的疾病在美国洛杉矶的男同性恋人群中被确认 (发热、淋巴肿大、鹅口疮) 1981年年底,命名为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 1982年正式被命名为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蒙塔尼率先从病人的血清中分离出第一株HIV病毒 2000年第十三届世界艾滋病大会 确认HIV为艾滋病病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