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无形的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双无形的手   【摘 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原因、家庭环境原因以及个人性格原因。从而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黑人民族,尤其是黑人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毒害,再次印证了黑人民族要摆脱种族歧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就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沃土中,始终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并不遗余力地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文化信仰 黑人民族 种族歧视 价值观   项目编号:14JK1809,项目名称:陕北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科学研究计划专项项目。   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也是20世纪80 年代最有成就和最优秀的黑人女作家之一。作为一名黑人,她对黑人的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她是从小听着黑人歌曲和黑人故事长大的,所以她深刻了解黑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1953年,莫里森获得霍华德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她阅读了大量的关于黑人历史、文化、艺术和风俗的书籍。这为她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作品大都是描写黑人的命运、黑人的历史文化、黑人的内心世界、黑人的文化素质和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及遭受的歧视和苦难。其作品语言通俗简洁,构思奇异巧妙,结构别具一格。其作品还有一深刻的主题,那就是呼吁黑人民族能够坚持自己民族的根基和文化信仰,勇敢地与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作斗争,才能争取种族平等和解放。同时,黑人民族还应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提高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莫里森一生共创作了8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此外,她还通过发表文学评论文章阐释自己对美国文学的独到见解与文学主张。她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被列入哈佛大学等名校的名著必读书目之中,还为提高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小说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她在霍华德大学任教。小说源于她童年时代与一个黑人小女孩的交谈,那位小女孩认为白人的蓝眼睛最漂亮,所以突发奇想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双蓝眼睛,这表明在白人主流文化影响下,她的心理发生扭曲,厌恶自己的黑人身份。这也是当时黑人社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莫里森创作了《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希望黑人能够找回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自己的民族信仰,并且注重提高黑人民族自身的素质,以挣脱白人种族主义对黑人的束缚。小说讲述了一位12岁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经历,她认为自己又黑又丑,所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父母的关爱。因此,她想要拥有一双和白人一样的蓝的眼睛,但却最终精神疯癫。导致佩科拉悲剧结局的原因错综复杂,接下来主要探讨导致佩科拉悲剧的社会背景原因,家庭环境原因以及个人性格原因。   社会背景原因   《最蓝的眼睛》的创作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的黑人民权运动正风起云涌, 1964年, 总统约翰逊签署了《民权法》规定黑人和白人是平等的,黑人可以享有选举权,黑人也可以去餐馆就餐,去宾馆入住,公共场所没有黑人区与白人区的区别等等,但事实上黑人只是取得了名义上的自由,他们仍然是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白人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仍占统治地位,白人文化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白人的审美价值观像一双无形的手束缚和压制着黑人的审美观。黑人小说家切斯特?海姆斯通过其小说《孤独的事业》(1947)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白人掌管社会财富,而黑人则被关在铁笼子里的事实。作品中黑人小女孩佩科拉一家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 这一时期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种族主义思想仍根深蒂固,种族主义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社会。白人种族主义者污蔑黑人民族是“退化种族”,是“二等公民”,并且是无法自我改善的种族。在那个时期,黑人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人总是最后一个被雇佣,第一个被解雇。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像保姆、清洁工、厨师这样的体力劳动。他们收入微薄,并且失业率极高,据193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美国社会黑人的失业率是白人的2倍。这使得黑人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挣扎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而极度的贫穷更滋长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黑人对自己的自我歧视,进而扭曲了黑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作品中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在经历了社会的漠视,父母的冷漠,同学的羞辱,白人老板的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她审美观的异化,她认为金发碧眼的白人才是最美的,而白人的蓝眼睛也成为她最想得到的东西。她认为只有拥有了最蓝的眼睛,这所有的不幸就不会发生。作品中童星秀兰?邓波儿和玩具洋娃娃就是20世纪40年代白人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佩科拉总是喜欢用印有童星秀兰?邓波儿照片的杯子一杯接一杯地喝牛奶,喜欢玩具洋娃娃,表明了美国社会占主导地位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