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金融市场监管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金融市场监管精选

第九章 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概念及要素 一般认为,监管就是由监管主体为了实现监管目标而利用各种监管手段对监管对象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干预合控制活动。可以看出,监管有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目标和监管手段四大要素。 金融监管在这四要素上具有特殊性。 问题:金融监管是一种政府行为吗? 金融监管的主体 从金融监管的实践看,金融监管经历了如下变迁。20世纪初,各国除了对证券市场通过传统上的专门机构,如证券管理委员会等进行管理之外,金融监管的主体是中央银行。30年代之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但随着战后中央银行越来越多地承担和实施货币政策、执行宏观调控职能的加强,以及六七十年代新兴金融市场的不断涌现,金融监管的主体出现了分散化、多元化的趋向。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监管主体又有统一趋势,不过已不再是统一于中央银行,而是覆盖面广泛的综合性监管机构,如1997年英国成立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 问题:金融监管的客体包括哪些? 金融监管的对象 从金融监管客体的历史变迁看,20世纪早期的金融监管客体主要是商业银行。二战后,金融机构日趋复杂化(非金融监管不但种类、数量、资产负债规模大幅度扩张,而且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深入,其存款性业务增加,使得货币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金融监管当局不得不重视加强对非金融机构的监管。此外,金融市场种类更加繁多,尤其是金融衍生商品类市场的膨胀,使得金融监管客体更加丰富。近年来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国银行和其他跨国金融机构也日益成为监管客体。 问题:金融监管目标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 金融监管的目标 金融监管目标有两个层次: 金融监管的现实目标——克服金融市场失灵,保护市场参与者的合法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效率、透明和稳定,促进金融市场功能的发挥; 金融监管最终目标——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公平、高效,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金融监管目标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的核心。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一个稳定和弹性的货币供给,并防止银行挤提带来的消极影响。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使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开始转为致力于维持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体系,以求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对宏观经济的严重冲击。70年代末,过度严格的金融监管造成金融机构效率下降和发展困难,使金融监管的目标开始重新注重效率问题,近年来则发展到有效控制风险、注重安全和效率的平衡方面。这使得当今各国的金融监管目标包括多重内容,即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金融机构谨慎经营,保护存款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建立高效率、富有竞争性的金融体制。 金融监管的手段 受古典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比较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基本上不使用行政命令,而是强调自律;30年代后,危机的产生导致许多国家开始以审慎原则对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管理,以日、美为代表的国家实行分业经营、利率管制等措施,各国金融监管也走上法制化和系统化的道路,连传统上注重习惯和自律的英国,也制定了《1946年银行法。、《1947年外汇管制法》、《1979年银行法》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法规。70年代后,广泛和直接的金融监管被认为是过度的和压制性的,损害了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效率和发展,在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普遍放松或取消了那些被认为已经过期和无效的管制措施,直接的行政性干预也被放弃了,金融机构开始享有更大的金融自由。如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金融业综合化、混业化经营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金融监管势必也将作出相应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监管的放松,而是直接监管被金融风险监管等适合的手段代替。 综上所述,可供选择的金融监管手段有: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自律管理。 金融监管的内容 按金融监管的范畴分: 金融行政监管和金融业务监管。 按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分 金融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业务监管。 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对不同业务分别实施监管。 金融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 公共效益论 公共效益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或低效率做法的一种回应。 公共效益论认为是市场中存在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导致了市场失灵,而政府的干预可以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垄断:由于规模经济存在于金融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将构成对自然竞争的约束限制,这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垄断,影响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且必然导致金融商品价格上涨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扭曲,这就意味着交易费用的增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 外部效应:金融业作为高风

文档评论(0)

ee88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