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义教学失误原因例谈.doc
古诗词义教学失误原因例谈
我们到学校听课,常发现有的老师将古诗中的个别词解释错了。即便是发表在刊物上的文章,也偶有误释古诗词义的。出现这种失误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古诗是古人写的,距今少则上百年,多则上千年,其间词义的发展变化十分复杂,哪能保证没有一点儿失误呢?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当尽量避免释词上的失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诗诗义。古诗释词失误的原因何在呢?我以为这与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一、 以今律古
我们阅读古诗,往往容易把两个意思相关、连在一起使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双音词的单音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如《蚕妇》中的“城市”便是一例。这儿的“城”与“市”本是两个单音词。“城”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城市,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城周围有城墙,城墙开有若干城门供人出入。“市”原指市场,后来亦用作动词,指贸易活动。“入城市”就是进城做买卖,即将缫出的新丝带到城里去卖,同时又以卖得的钱买回一些必需的日用品。由此看来,古诗中的“城”“市”与今天的“城市”虽然字面相同,而意思却有很大差别。
一些古诗中的词流传至今,其原来的意思有的消失了,有的发生了变化。我们若仍用今义去理解,就会造成误读。如“怜”本有两个意思。《说文》:“怜,哀也。”(也就是“怜悯”的意思)《尔雅?释诂》:“怜,爱也。”这两个意思一直沿用到唐宋以后。后来,“怜悯”的意思保存下来,而“爱”的意思却消失了。我们若以今义去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那就难以说得通了。
此类例子还有不少。如将“最是橙黄橘绿时”中的“最”误释为程度副词,将“儿童急走追黄蝶”和“快走踏清秋”中的“走”误释为“行走”,等等。
二、 望文生训
对于古诗中的一些词语,不是认真地去推求其真正的含义,而是根据字面作出附会的解释,也是造成误释的常见原因。如将《望湖楼醉书》中的“白雨”解作“白茫茫的大雨”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最近在一本刊物中还看到有人将“白雨”理解为“白亮亮的大雨点”,可见此类误释比较普遍。其实,“白雨”之“白”并非指颜色。白雨是指夏天的太阳雨,这种雨来得快,下不长,雨区小,下雨时还出太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这种雨的生动写照。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云:“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这分明写的是一边落雨,一边出太阳,可知“白雨”就是指的太阳雨。直到今天,广东、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还称太阳雨为“白雨”。
又如王维《杂诗》中的“来日”,人们往往从字面上理解为“来的那天”。其实“来日”是唐宋诗中的一个常用词,意思是往日,过去的日子。李白《来日大难》诗:“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今日醉饱,乐过千春。”诗中以“来日”与“今日”相对举,可知“来日”就是“往日”的意思。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即持此说:来日,犹云往日也。……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言往日绮窗前之梅花,而今开未也。”
三、 主观臆测
作为语言结构单位的词,其基本含义应当是带有规定性的,是约定俗成的,是不能妄加揣测的;否则,便可能出错。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的“白屋”,有人便认为“此处的‘白’主要指颜色,和上句的‘苍’相对。若将‘白屋’理解为‘盖满白雪的茅草屋’(或房屋),似乎更为确切些”。
众所周知,“白屋”是古代诗文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是指贫苦人家居住的茅草屋,压根儿就与下雪无关。这首诗虽然写到了“风雪”,而且完全有可能“白屋”上面是盖满白雪的,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认为“盖满白雪”是“白屋”这个概念应有的内涵。
又如,将《小池》一诗中的“小荷”误释为池塘,也是因主观臆测造成的。
四、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个词只有一个意义的很少;相反,一词多义的现象倒是相当普遍的。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个词的基本意思,却不了解其引申或通假的意思,就有可能造成误释。如《早春》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处”,有的人不了解它可以指时间,仍胶柱鼓瑟地解作“地方”,结果放到诗句里怎么也说不通。
诚然,在一般情况下“处”是方位名词,作地方、处所解,但在诗词曲中也有用它来表示时间的,即作“……的时候”“……之际”解。如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前曰“何时”,后面的“处”自应指时间,而且“月入斜窗晓寺钟”也分明是回答“思君”的时间。又如《汉宫秋》:“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处”与“时”为互文,其表示时间的意思就更为显豁。
“处”为什么可以用来指时间呢?有人引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中的话来解释:“律诗须谐平仄,词曲并严上去,声韵所限,下字易窘,斯字义宽假之处,当亦愈多。”我以为用此说来解释这个问题实在有点儿牵强,哪里能为了平仄、叶韵连字义也随心所欲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