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资环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地资源管理》往年试题
《土地管理往年试题》与答案
一.名次解释
1.土地管理(2007、05、03):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2.边际决策原理(2007):是指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增量调整,一种行动只有当其边际收益大于其边际成本,理性经济人才会采取该项行动;
3.土地定级单元(2007):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定级单元是各定级因素分值计算的基础,也是土地级别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
4.土地征收(2007):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5.土地征用(2005):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为;
6.土地利用动态监测(2007):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用途管制状况、土地规划实施状况等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7.初始土地统计(2007):是指利用有关土地统计图和表册,对土地的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的数量表现所进行的首次较系统的记载和分析;
8.土地资源生产潜力(2007):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9.土地整理(2006):是指对村庄、农田和其他零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和调整措施,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
10.土地复垦(2006、05、03):是指对因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1.土地开发(2003):是指对未利用的后备资源采取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使其投入经营与利用的活动;
12.土地资源(2006):是指土地中能够被人类利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部分;
13.土地资产(2006):资产是具有明确权属关系的资源。土地资产就是明确了权属关系的土地;
14.基准地价(2006、04):是各城镇按不同的土地级别、不同地段分别评估和测算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类用地和综合土地级别的土地使用权平均价格;
15.标定地价(2006、04):是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正常土地交易市场中,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具体宗地在一定使用年期内的价格;
16.城镇土地分等(2006):是通过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经济、社会、自然等各项因素的综合分析,提示城镇之间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镇进行分类排队,评定城镇土地等;
17.农用地分等(2006):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农用地等别侧重反映农用地潜在的区域自然质量、平均利用水平和平均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
18.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2006):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交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9.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2006):指国有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20.土地用途管制(2005):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21.土地行政复议(2005):指土地行政管理相对一方不服土地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有关其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做出该具体行为和原行政机关或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受理并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活动;
2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2005、03):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资源)配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其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其他要素不断增加单位投入,起初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增加的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所增得的报酬,乃至某一点后,再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报酬,总是小于它前一单位要素所得的报酬;
23.土地制度(2005、03):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因利用土地而产生的对土地的所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等方面关系的总和;
24.级差地租1(2004):它形成的条件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地肥力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的差别。这种由于肥力和位置差别引起的资本生产率的差别性而形成的级差地租,是级差地租Ⅰ;
25.级差地租Ⅱ(2004):它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