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元哲光华管理学院解读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原指奴隶,泛指平民百姓。可:可以,能够使:让,叫由:经过、经由,这里可以理解为实践、践行。知:知道,了解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去践行(礼义、道德等),不可以让他们知晓(为什么要这么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上者指导民众,有时只可使民众由我所指导而行,不可使民众尽知我所指导之用意所在。——钱穆解读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让由:自行其是知:知道、了解当执政者认为老百姓的道德、行为符合“道”、“礼”的要求时,就随他去,不要管他。如果老百姓的道德、行为不符合“道”“礼”的要求,就要告诉他,引导他。——俞志慧解读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驱使、支使知:使……知道、了解。平民百姓,如果可以任使,就让他们去做;如果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解读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老百姓可以被支使,放任自由是不行的,必须加以引导。——王蔚解读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实际上是孔子的自问自答。老百姓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要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礼乐道德)。——王昌铭朱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程子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朝四暮三:通“朝三暮四”,典出《庄子·齐物论》,指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也指反复无常,经常变卦。问“民可使由之”。曰:“所谓‘虽是他自有底,却是圣人使之由’。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岂不是‘使之由’。”问:“不可使知之”。曰:“不是愚黔首,是不可得而使之知也。吕氏谓‘知之未至,适所以启 机心而生惑志’,说得是。”问:“此不知与‘百姓日用不知’同否?”曰:“彼是自不知,此是不能使之知。”民有善根,民性皆善——有能力践行伦理道德民智不皆明(认知能力局限)——没有能力理解践行伦理道德的原因,没有能力知晓天理思考:大众民主的局限无论时代发展到何种程度,不可能使人人都心智成熟,不能让高明之见受制于众人。——杨立华 一个社会总有极少数先知先觉者、少数后知后觉者、多数不知不觉者。总有少数社会精英比普罗大众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真理一开始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所以重大政策不能简单取决于多数大众的意见,政治领袖和专家学者应该扮演引领、前瞻的重要角色,不能被民粹所绑架。例:中国加入WTO的争议 希腊的高福利政策与债务危机谢谢!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李元哲,今天很高兴和大家探讨孔子一句饱受争议的话: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许多人认为这句话表明孔子把民众看做愚昧无知之人,他们只能听从驱使而不能让他们明白道理,孔子鼓吹的是愚民政策,“文革”中这句话还被用来作为孔子的“罪状”之一。但是我们知道,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孔子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孔子一贯主张和行动来看,孔子是不大可能赞成愚民政策的。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呢?让我们回归文本,首先进行句义解读;然后讨论朱注和《朱子语类》的评述;最后讲一些自己的思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短短十个字,由于不同的断句方法,可以分为五种解读。第一种解读是比较通行的解读方法,中华书局版《四书章句集注》和杨老师都持此说,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中,民原指奴隶,泛指平民百姓;可是可以,能够;使是让、叫,由的动词本义经过、经由,这里可以理解为实践、践行。“使由之”实际上是“使之由”,“之”指代民众。下句中知指知道、了解。按照这种解读,全句意思是“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去践行,不可以让他们知晓为什么要这么做。第二种解读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由台湾学者俞志慧先生提出。使是让的意思,…俞志慧先生认为,….第三种解读是:…第四种解读是王蔚提出的,…那么,究竟哪一种解读更靠谱呢?我们回到朱注。朱熹说;“平民百姓可以让他们去做是因为天理就是这样,但是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天理是这样。程子说:”圣人设立教导,并不是不想让平民百姓家喻户晓,而是没有能力使他们知晓,只是能够让他们去做罢了。至于说圣人不让民众知晓道理,则是后世学者改换眉目、使人上当的招数,这难道是圣人的用心吗?“其中,“朝四暮三”是一个成语,典出《庄子·齐物论》。宋国有一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有一次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想限制猴子食物的数量,于是对猴子说:“给你们橡树果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十分愤怒。老人改口说:“那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指实质不变,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