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品微生物类群及其检验
2.胀罐 (2)中温芽孢细菌:最适生长温度37 ℃,有需氧和厌氧两类。 中温需氧芽孢杆菌:如多黏芽孢杆菌、浸麻芽孢杆菌等。可分解糖,产物有酸、气体,多发生于真空度不够的罐头。 中温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包括分解糖类产酸产气的丁酸细菌和巴氏固氮梭状芽孢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化合物的魏氏梭菌、生芽孢梭菌及肉毒梭菌等,肉毒梭菌产生肉毒毒素(亲神经毒素) (一)罐藏食品腐败变质的外观类型 2.胀罐 (3)不产芽孢细菌: 不耐热,罐头中出现此类菌时,主要是由于漏罐而造成的,冷却水是重要的污染源。 罐头中污染的不产芽孢细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肠道细菌,另一类是嗜热链球菌、乳链球菌、粪链球菌等,分解糖类产酸产气,变质时使罐头膨胀。 (4)酵母菌和霉菌:由于杀菌温度不够或漏罐、罐内真空度不够而出现,主要存在于酸性或高酸性食品中,常造成罐头膨胀。 (一)罐藏食品腐败变质的外观类型 3、黑变 细菌活动下,含硫蛋白质被分解,产生硫化氢,硫化氢又与内壁铁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黑色FeS,使食品发黑,呈臭味,故黑变又叫硫化物腐败。 罐头外观正常或轻胀。 (一)罐藏食品腐败变质的外观类型 (二)引起腐败的原因 化学因素:罐头容器的马口铁与内容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氢膨胀(主要发生于中酸性罐头) 物理因素:温度过高或排气不良,造成的金属容器腐蚀穿孔。 微生物因素:罐藏食品污染了微生物而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主要原因: 1.罐内残留的微生物(多是产芽孢的耐热微生物) 2.漏罐后的微生物再次污染 (1)杀菌之后罐中残留的微生物?? 由于灭菌不彻底所造成的。 在食品工业中,罐藏食品的杀菌和微生物学上的“灭菌”的概念不同。 微生物学上的灭菌,要杀灭物品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而罐藏食品的杀菌只要求在罐内没有致病菌、产毒菌,不要求达到“无菌”水平,允许罐内残留非致病微生物。一旦外界环境条件合适,会生长繁殖而有可能导致食品发生变质。 经过高压蒸汽杀菌后,残留微生物均是耐热的细菌。 (2)杀菌之后发生漏罐 经过杀菌后,由于密封性能不佳,发生漏罐,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通过漏罐发生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是冷却水。 因为罐藏食品在热处理后要通过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水中的腐败菌就有可能随同冷却水通过漏洞进入罐内。 空气也可能是污染源,但不是重要的。 通过漏罐重新侵入的微生物不一定是耐热的微生物。可能是不同的类型 。 (三)微生物侵染罐装食品的途径及控制方法 1、微生物侵染罐装食品的途径 (1)原料的微生物污染 ① 土壤:微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微生物含量103-107/个 ② 空气:主要是细菌,其余为霉菌、酵母、放线菌 ③ 水:有大量微生物,还有病原菌,处理后也会有残存的微生物 (2)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 ① 加工工序都是增加微生物的场所 ②罐头封口前,受运送工具、加工者、操作台等污染 ③罐体密封性,由于包装材料和加工得不好,使密封性降低。 卫生学检验的意义 三、罐装食品的卫生学检验 保证其安全性必不可少; 样品与整批罐头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保留了可能存在的异常信息; 生产中关键环节的记录和微生物检验等,对追踪原因、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具有重要价值; 检测微生物的范围更广; 涉及设备、工艺、操作者、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采样用品 灭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 灭菌平皿:直径90 mm 灭菌试管:16 mm×16mm 开罐刀和罐头打孔器 白色搪瓷盘 灭菌镊子 三、罐装食品的卫生学检验 2 审查生产操作记录 杀菌记录(标明产品品名、规格、生产日期和杀菌锅号) 杀菌后的冷却水有效氯含量测定的记录。 罐头密封性检验记录。 3 抽样方法 按杀菌锅抽样 低酸性食品罐头:在杀菌冷却后,每锅抽样两罐,3kg以上的大罐每锅抽一罐 酸性食品罐头:每锅抽一罐, 一个班的产品组成一个检验批,将各锅的样罐组成一个样批送检,每批每个品种取样基数不得少于三罐。 产品如按锅划分堆放,在遇到由于杀菌操作不当引起问题时,也可以按锅处理。 1 按生产班(批)次抽样 取样数为1/6000,尾数超过2000者增取一罐,每班(批)每个品种不得少于三罐。 某些产品班产量较大,则以30 000罐为基数,其取样数按1/6000;超过30 000罐以上的按1/20000计,尾数超过4 000罐者增取一罐。 2 个别产品产量过小,同品种同规格可合并班次为一批取样,但并班总数不超过5000罐,每个批次取样数不得少于三罐。 3 4 称重 用电子秤或天平称量,1kg及以下的罐头精确到1g,2kg以上的罐头精确到2g。各罐头质量减去空罐平均质量即为该罐头净重。 称量前对样品进行记录编号。 5 保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