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课题 《土地的誓言》 学科 语文 课时 1课时 学校 中学 班级 七年级 执教者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情达意作用。
能力目标:
1.理解“土地的誓言”的深刻含义。
2.学习诵读、品读、创读、设问研究等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爱国豪情。
2.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教育。
(注:教学目标既要有清晰的学科教学目标、又要有可操作的法制教育目标)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法制教育
知识渗透点
设计说明
一导入:
二、朗读
三、深入:
四、写作:
五、誓言:
六、总结:
(课前音乐:《松花江上》)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叫《松花江上》,表达了“九·一八”后,东北沦陷地区的人思念亲人的感情和想早日与亲人团聚的愿望。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1931年9月18日那天,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场悲剧的序幕,从那天起,沈阳、东北三省、乃至整个中华大地,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苦难与抗争,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十年过去了,1941年9月18日,日寇侵华依然疯狂,抗日战争异常艰苦。一位流浪在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和思念,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二、朗读:
1、首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情?
(板书:留恋、赞美、怀念故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土地)
2、是啊,此时的作者内心燃烧着这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老师很想将这份感动,化作朗读,与大家分享。
3、同学们,文章不仅情感深沉,而且语言怎么样?
(生动)(板书:生动的语言表达深深的感情)
三、深入:
那么作者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
作者如何表达对丰饶美丽的东北大地的深情?
品味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遣词造句等方面来品味语言。
(一)
1、排比等修辞:
作者在这段描写中为我们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和物产?用笔在书中画一画。
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师:东北的物产真不少啊!既有动物、植物,也有丰富的矿藏,景物叠加,加强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
2、多角度描写:
①作者在描写这些东北特有景物和物产时还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②看到这么丰富的色彩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生: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和金黄的豆粒让我联想到这片土地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丽,更主要的是这里是一片丰收的土地。
生:黑色的土地,红布似的高粱和金黄的豆粒,让我联想的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片丰饶的土地。
生:红玉,黑玉,让我联想到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人们,是那么勤劳、健康和幸福!)
师:是啊,这是一片多么丰饶的土地啊!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的人们是多么幸福。
③除了从颜色的角度,作者还从哪些角度去写家乡的土地?有什么表达作用?
声音、气味(语句略),让人感受深刻、身临其境。
3、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语速?
(激情赞美、深情怀念;语速慢)
4、请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来读,可以适当评价。
(二)传神的用词:
1、作者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幸福吗?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粒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想起无数的脚印,埋葬过的欢笑,稻颗粒上的蚱蜢,沉重的镐头,自己种的白菜。
动词:写出作者在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留下了欢声笑语。作者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上生活得多么幸福,故乡的土地多么令人留恋和怀念。
“埋葬”:“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此处表明自己的欢笑已随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返。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我”:我和这片土地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过”:说明幸福美好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返,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师:用词传神,以传达情感。
2、本段还有哪些词用得传神?
“窜”:柳条生长速度之快,力量之强。
“厌”:家乡的丰饶
……
师:文章用很多传神的词语,尤其是动词,写出家乡土地肥沃丰饶美丽,带来各种生命的旺盛活动。
……
3、朗读:是啊,这是一片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疾病康复学课程标准(2020整理).pdf VIP
- 好书推荐《我胆小如鼠》导读阅读分享读后感PPT课件.pptx VIP
- 骨外科三基题库.pdf VIP
- 2023_昆仑技创_用户手册_TPC1071Ni_V1.1_0705.pdf VIP
- 造价人生:专访某建设单位造价人员赵工(真实).pdf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展示.pptx VIP
- wiscontrol变频器说明书 .pdf VIP
- 500强企业绩效考核指标汇总(非常实用的)(精品).doc VIP
- 中图版(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地理知识点总结.pdf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项目七 不忘初心,怀梦笃行.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