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方中的药引有什么作用中.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方中的药引有什么作用中药方中的药引有什么作用

药引,又称引药,是中药方剂配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常不在主方中开列,加之味少量轻,易被人们忽视。 清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药为引使,则下通病所。”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中医开药为什么要有药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吴瑭《医医病书》亦云:“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何今人凡药铺中不卖,须本家自备者,皆曰引子。” 张睿《医学阶梯》又云:“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临机取用,各有所宜。” 由此可见,药引在处方用药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何谓药引 宋代以前,大多药引列于方剂诸药之末尾,少数在服法中开具。如《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入一杯酒”、“米一升”、“以蜜和”等;《伤寒论》瓜蒂散“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千金要方》艾叶汤中也有“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等。 宋代以后,药引一般均在煮服法中开列。如《和剂局方》平胃散中“入姜二片,大枣二枚”;皂角丸中“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痰实咳嗽用蛤粉、齑汁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涎盛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痛夹脑风用薄荷汤下”。《圣济总录》厚朴丸中“煎陈橘皮、木香、生姜汤下”;瓜蒌汤中“水一盏,蜜半匙,煎至七分”等。 可见,药引是指在汤、丸、散、丹等剂型配伍中,对入丸、散、丹或煎汤冲服的一至三味药物。 药引的作用 宋代汤尹才《伤寒辨惑论》云:“用药煎煮,或用姜葱,取其发散;或用枣,盖枣能和百药之力。” 清代张介石《资蒙医经》云:“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引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发表注凝;小枣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和胃;大枣入药为引者,取其补血健脾;龙眼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诸邪勿注;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 《医学阶梯》云:“……治风用桑叶,治湿用桑枝;固肾用莲蕊,涩精用莲须;保胎用陈苎根,安胎用鲜苎根……” 上述既说明药引的作用,又说明药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桂枝汤中若去其生姜、大枣使药不用,就不能发挥调和营卫的作用。逍遥散中若废弃薄荷不用,那么它的疏肝解郁作用就相对逊色。 《千金要方》五补汤后列“口干先煮竹叶一把”,说明了竹叶清热生津止渴之效确凿。 再如十枣汤中的大枣、大乌头煎中的白蜜,它们消除剧毒药品的毒副作用,就更是举足轻重了。 即使常被人们忽视的盐汤、醋水、酒,童便等,也都是增强疗效不可缺少的辅料。 药引的基本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引经药,即引经报使 按张洁古《珍珠囊药性赋》所云:“从经络分,手少阴心经有黄连、细辛;手太阳小肠经有藁本、黄柏;足少阴肾经有独活、知母、肉桂、细辛;足太阳膀胱经有羌活;手太阴肺经有桔梗、葱白、升麻、白芷;手阳明大肠经有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经有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包经有柴胡、牡丹皮;足少阳胆经有柴胡、青皮;足厥阴肝经有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以上所述涉及21味药,其中升麻和柴胡、白芷,为四经或三经的引经药。 后世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载药上升之桔梗、引药上行之桑枝、引血下行之牛膝,分别用以治咽喉病、上肢病和下肢病。 所以,引经药的走向有二:一是经脉,二是疾病所在。譬如柴胡入肝经,有疏肝解郁之功,因此在治疗肝胆病的方剂中既可作为主药,又可作为引经药。 又如后世治疗头痛,亦按经络循行部位选用引经药,太阳头痛用羌活、藁本;阳明头痛用葛根、白芷;少阳头痛用柴胡、川芎;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地龙。 以上所涉及的药物,虽然多数已被视作主药,但实际上仍具有药引的作用。 二是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汤剂方后,或煎汤冲服、送服丸、散、丹等,以协同诸药发挥治疗效果。 常用的药引如:《和剂局方》小活络丹用荆芥茶送服,其荆芥有祛风作用;《三因方》泻肝汤用紫苏三叶、姜三片煎,其紫苏有疏散作用;《霍乱论》藿香左金丸用香薷、生姜、木通煎汤送服,取三味药的解表化湿作用;《小儿药证直诀》败毒散入生姜、薄荷煎,其薄荷有疏散风热作用;《圣济总录》独活丸用菊花汤下,取其疏散风热作用;《类证治裁》除湿蠲痹汤用姜汁、竹沥各三匙煎服,取其清化痰湿作用;《金匮翼》鹿角胶丸取白茅根汁打糊为丸,以增其清热止血之功。 另外尚有用藿香、芦根、厚朴、乌梅、甘草、头发灰、生铁落、伏龙肝、猪胆汁、白葵花、白扁豆花、艾叶、蜀椒、石榴皮、白果、枇杷叶、百草霜等等入引者,不一而足。 这些药引在历代方药中极为多见,虽然其作用未超越原来性能,但在方剂中仍有不可忽视的疗效。且由于效果可靠,大部份药引已登堂入室,跻身于方剂之列而成为主药之一。 三是附加药 此类多为临时采用的食品,一般药店不备或很少有,为炮制药物以及各种剂型的辅料、赋形剂,有加强主方疗效、矫味的作用。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中云:“凡酒制升提;姜制温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bitji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