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分析和极限荷载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梁和刚架的极限荷载 一、弹性分析: 在计算中假设应力与应变之间为线性关系,荷载全部卸除后结构没有残余变形。 弹性设计方法:利用弹性分析所得的结果,以许用应力作为依据来确定截面尺寸或进行强度验算,称之为弹性设计方法。 弹性设计方法的缺点:弹性设计没有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后结构的这一部分承载能力,因而弹性设计是不够经济合理的。 如塑性材料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最大应力大道屈服极限,甚至某一局部已经进入塑性阶段时,结构并没有破坏。 二、塑性设计方法 就是为了消除弹性设计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 在塑性设计中: 首先要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荷载,即所谓的极限荷载; 其次,讲极限荷载除以荷载系数得出容许荷载,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设计 例12-1 例12-1 多跨超静定梁的极限荷载 步骤:利用机动发分别计算出各跨单独形成破坏机构时的荷载。 取这些可破坏荷载中的最小者即为极限荷载。 例12-3 * 三、基本假设 1、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 。 2、拉压时,应力、应变关系相同。 3、满足平截面假定。即无论弹、塑性阶段,保持平截面不变。 ? ? ?y 卸载时有残余变形 §12-2 纯弯曲梁的极限弯矩和塑性铰 1. 弹性阶段 2.弹塑性阶段 弹性极限弯矩(屈服弯矩) 塑性极限弯矩 3. 塑性流动阶段 3. 塑性流动阶段 截面形状系数 仅与截面形状有关 塑性极限弯矩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相同之处: 铰两侧的截面可以产生有限的相对转角 塑性铰(plastic hinge)的概念 进入塑性流动区后,截面抵抗内力不在增加,但变 形继续发展,相当与承受一个极限弯矩作用的铰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不同之处: (1) 普通铰不能承受弯矩作用,而塑性铰两侧必有大小等于极限弯矩Mu的弯矩作用。 截面形状 截面形状系数 矩形 1.5 圆 16/3p=1.7 工字型 1.10~1.17 圆环 1.27~1.40 (2) 普通铰是双向铰,可以绕着铰的两个方向自由转动,而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着弯矩增大的方向自由转动,若方向转动则恢复刚性链接的特性。 三、破坏机构 由于足够多的塑性铰的出现,使原结构成为机构(几何可变体系),失去继续承载的能力,该几何可变体系称为“机构”。 1、不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成为机构,所需塑性铰的数目不同。 2、不同结构,只要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极限弯矩一定相同。 Mu Mu Mu Mu 3、材料、截面积、截面形状相同的不同结构,极限荷载不一定相同。 Mu1 Mu2 Mu2 四、如何确定单跨梁的极限荷载 (1)弹性阶段 (2)弹性阶段末 Mu Mu Mu (4)极限状态 (3)梁两端出现塑性铰 Mu Mu 1、机理 2、确定单跨梁极限荷载的机动法 Mu Mu Mu 取 时 例12-2 如果 如果 试确定图示单跨梁的极限荷载 M图情况 M图情况 不可能出现 机构1 机构2 机构3 试确定图示多跨梁的极限荷载 结论:等截面梁在同向荷载作用下,只可能发生单跨单独形成破坏机构的情况;而对各跨联合机构而言至少会有一跨在跨间出现负弯矩下的塑性铰,而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