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精选
什么是货币 被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 人类学上的证据显示,很多国家最早的货币是具有装饰作用的商品,如太平洋和非洲地区的贝壳货币、北美贝壳念珠和金银。 金银相对于其他早期货币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货币 金银作为早期统治货币的原因 金银具有容易辨认和验证的特性 金银具有耐久的特性 容易分解和融化,可以按照支付的规格进行裁剪 便于携带 铸币到银行券 形成私人铸币厂 政府控制和垄断铸币厂,获得铸币税 银行吸收存款和放贷 银行存款转账 银行券的出现 银行之间平价承兑 清算协会的出现 不兑现货币的出现 中央政府赋予某个机构具有垄断发行货币的法律权利——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负债如同黄金白银被广泛接受,并成为其他商业银行的储备 中央政府持久性地取消中央银行负债的可赎回性 中央银行的银行券和存款成为不兑现基础货币 从支票到电子货币 支票的使用 各种电子货币的出现 无任何载体的货币——电子信号 货币的特征 是一种资产,资产的一种形态 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 承担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延迟支付、国际货币的职能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的两种情况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陷阱。 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一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条件 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2008年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逆转 货币政策紧缩持续 国际形势剧烈动荡——次贷危机 房地产价格下跌 股市进入熊市 国内信贷紧缩 价格水平下降 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 2008年初流动性形势出现根本逆转 股市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于2007年10月已经提前预警 2008年之后次贷危机开始深化 2008年10月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当前的货币形势 流动性是否过剩? 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退出? 流动性与经济结构型矛盾 第七个专题 危机后的货币政策 危机后货币政策的困境 流动性陷阱 常规货币政策无效 什么是非传统货币政策 所谓非传统货币政策是指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受阻、货币政策失效、经济增长面临长期萧条时所采取的以修正市场利率预期和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目标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 非传统货币政策的特征 一定条件维持低利率的政策承诺:所谓一定条件,是指一旦预期得到修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低利率政策就将撤出。 超常规模基础货币的注入:注入基础货币的方式远远超越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包括通过创新工具向金融中介提供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扩大央行信贷提供的范围、大量购买国债和私人债券、对信贷市场提供直接信贷支持等等。这种超常规基本货币的注入常常被称为“量化宽松”或是“定量宽松”,非传统货币政策也常常被称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直接参与长期信贷和资产市场: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的手段包括增大长期国债的比重、直接购买金融机构有毒资产、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等等,这些手段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都是没有的。这类操作通常被称为“性质宽松”或“信贷宽松” 何时退出? 理论上讲,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应该是在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恢复之后、流动性陷阱消失之后才应该退出,尤其是对于这次历史上罕见的全球性危机的爆发,非传统货币政策的退出一定要在具备了基本条件之后实施。 如何确定流动性陷阱是否消失、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否恢复?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 除了观察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长期利率水平。体现风险溢价稳定的指标便是远期利率。远期利率是否恢复到合理水平、是否稳定是政策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