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的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探究(论文初稿2012-4-20).doc

当今社会的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探究(论文初稿2012-4-20).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今社会的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探究(论文初稿2012-4-20)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当今社会的德治与法治关系探讨 作者姓名 樊丽香 专 业 名 称 行政管理学 准 考 证 号 011309151993 指 导 教 师 吴翠丽 2012 年 4月 20 日 内容摘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有效治理来说,德治和法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偏废、缺一不可。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在功能上都是有其各自限囿的,都有失灵的地方。当法律失效的时候,道德就派上了用场;反过来,法律的不可替代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法律并不能代替道德,家长里短很难诉诸法律来解决,俗语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道德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法律,本文首先对德治与法治进行了简述,其中包括了德治与法治的概念以及起源,其次阐述了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必要性,再次主要分析了我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之后论述了正确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最后论述了结语。 关键词:德治 法治 法律 必要性 关系 目录 一、德治与法治的概述 1 (一)德治与法治的概念 1 (二)德治与法治的起源 1 二、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必要性 2 三、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3 (一)德治与法治的区别 3 1.德治具有非强制性 3 2.法治具有强制性 4 (二)德治与法治的联系 4 1.德治是法治的补充 5 2.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6 3.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7 四、正确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7 (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结合以德治国作为价值基础 7 (二)运用立法、执法等手段,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 8 (三)发动群众制定和执行各种规章,法律对这一活动给予一定支持 9 (四)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9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正文 一、德治与法治的概述 (一)德治与法治的概念 “德治”,是指以礼乐教化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自觉,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其中心思想便是对人民施行道德教化,以令人主动地心悦诚服,而不是靠严刑峻法来迫使人民畏敬。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二)德治与法治的起源 “德治与法治之争在中国与西方很早就有了。在中国,其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法家之争。这两家在治国方略的选择和运用上针锋相对,见仁见智,古代中国的德治学说与治学说就诞生在这场纷争的硝烟之中。儒家德治思想的孕育和发展成熟主导了中国德治思想的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德治传统的主要内容。儒家的德治思想垂范两千年而不衰是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年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春秋时期,法家还没有成为独立学派,法治思想还在萌发时期。当时,管仲、子产已有重视法治的思想,是法家的先驱者,战国时期,法家正式形成,商鞅是法家法治思想体系的奠基者,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从管仲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到商鞅治国重法,再到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的构建,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衍变过程在管子丰富而杂的思想中,以法家思想略为占多在重视经济学意义上的德治的同时,管子特别重视法治,法治思想应该是管子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发明管子及其后来的法家都强调经济和法治对政治的根本意义,反对儒家的亲亲原则,即反对儒家以伦理代替政治或者以伦理干涉政治他们认为,伦理无法信任,不能被当做政治的根本即使伦理有些积极意义,也由于其生效太过缓慢而变得微乎其微 二、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必要性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需要,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核心内容、主要手段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了道德建设的意义。他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中共中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mou_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