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苏教版必修三.ppt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苏教版必修三.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苏教版必修三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008年11月21日 考纲要求: 教材改动: 看教学案第一页 考点一:(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探究一: 中华世纪坛序里写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这句话反映出中华文化的什么基本特征? 提示: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例1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的是(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例2 (2008江苏卷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答案:D 考点二:【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探究二: 2004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法兰西文化先后在法国和中国相会。中国文化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态度走向法兰西。 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在发展文化交流中有何重要性? 提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考点三:(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探究三: 2005年4月27 日,4000多片和田美玉连缀而成的金缕玉衣,武则天时期秘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秦始皇陵的最新发现……全国15个省,5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213件国宝级文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集体亮相。 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提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横向)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博大精深的表现: 例3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 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 答案:D 例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答案:D 例5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 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 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 答案:A 例6 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答案:B 例7 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课堂小结 与多元一体 * * 1.(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3.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原因 (1)源远流长的见证:       (非文字)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史书典籍: (2)原因 汉字记载 包容性: 史书典籍存留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纵向) 汉字与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汉字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 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 兼收并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 意义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