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课件: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新人教必修3
* * 第五课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1)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关系: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结合前面P48、注意双重性) 2)How: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3)地位: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2)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Why: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伟大时代 2.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3.当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发展) 2.文化传承的注意点 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重视文化继承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重视文化的发展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怎样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1)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 3)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四、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坚持批判继承与超越创新、继承与发展相统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文化需求,在……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传统,汲取……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综合探究:建立“学习型社会” 一、建立“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的作用(P46) 2.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3.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Why: 二、“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横向+纵向、社会+个人)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1.社会: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个人: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吆喝--来自于生活 反映新时代实践的影片 网络文化的恶搞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东,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那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 KPM(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 “昨晚,偶GG带着他滴GF到偶家来7饭,那个MM在吃饭时一直向偶妈妈PMP,那样子真是好BT,实在是让偶粉寒,偶粉8稀饭她的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政治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doc
- 高中政治新课标二轮复习《经济生活》课件(一).ppt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检测试题人教版 必修三.doc
- 高中政治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课件最新版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政治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 高中政治现代国家的结构课件人教版选修三.ppt
-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件人教版必修四.ppt
- 高中政治生活 第一课 第二框 政治权利课件人教版选修二.ppt
-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人教版必修四.ppt
-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4-5课综合练习精选题目(选择+问答简析辨析题)人教版必修四.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