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
“机械能守恒”教学设计
义乌中学物理组 王树民
【教材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内容与本章的各节内容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是全章知识链中重要的一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建立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又是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教材通过“做一做”小实验展示了与探究守恒量的联系,通过多个具体实例,先猜测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守恒条件的探究,联系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及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关系的学习,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逐步深入,最后得出结论,并通过应用使学生领会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力求达到最优化的组合。
本设计力图通过生活实例和物理实验,展示相关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通过建立物理模型,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让学生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规律应用巩固知识,体会物理规律对生活实践的作用。
【教学目的】
㈠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机械能守恒规律解决问题的优点,形成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器材】
钢球、细线、小球、钉子,铁架台、弹簧振子,气垫导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2、力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机械能,例举: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展示图片和视频)
……
分析上述各个过程中能量转换及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
实验1:(激疑)钢球用细绳悬起,请一同学靠近,将钢球偏至同学鼻子处释放,摆回时,观察该同学反应。
释放钢球后,学生联系到伽利略理想实验中的判断,认识到若无空气阻力,应该摆到等高处,不会碰到鼻子。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守恒量
实验2:将小钢球用细线悬挂一端固定在的小黑板上部,
让小球摆动,通过实验发现,小球可以摆到跟
释放点等高处,再用一钉子固定在小黑板上某
点挡住细线,再观察,发现仍等高。
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摆动中能量转换,分析实验现象所展示的能量转化特点,实验1和实验2中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通过重力做功,势能与动能互相转换: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小球摆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高度,好像“记得”自己原来的高度,说明在摆动过程中有一个物理量是保持不变的,是什么呢?
重力势能与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也就是机械能保持不变。
实验3:⑴将小黑板倾斜,让小钢球靠着黑板运动,观察现象。
⑵小黑板不倾斜,将小钢球换成泡沫球再做,观察现象。
小球有时能摆到原来的高度,有时不能摆到原来的高度。
2、探究规律,并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提出研究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先对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加以推广深化。在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景中,自由落体(只受重力)应该是比较简单的。
⑴只受重力作用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失一般性,设下落过程中
经过高度h1的A点速度v1,高度h2的B点时速度为v2,
由同学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
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A点到B点,WG=mv22-mv12= EK2-EK1
由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有
WG=mgh1-mgh2=EP1-EP2
得到 EK2-EK1=EP1-EP2 ①
移项后,得EP1+EK1=EP2+EK2 ②
即 E1=E2
引导学生讨论式①的含义是什么?式②的含义又是什么?
在表达式①中左边是物体动能的增加量,右边是物体重力势能减少量,该表达式说明: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减小多少,同时物体的动能就增加多少。在表达式②中,左边是物体在末位置时的机械能,右边是物体在初位置时的机械能,该式表示:动能和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⑵只有重力做功分析
上述结论是在运动过程只受重力作用的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文分级阅读测评系统.pdf VIP
- 油气勘探风险评价与决策技术:方法、应用与创新.docx VIP
- 六朝古都齐聚首 烟花三月下扬州.doc VIP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疑难解析.doc VIP
- 铜绿假单胞的治疗药物选择.ppt VIP
- ASCO300系列开路切换自动转换开关ATS.doc VIP
- ASCO300系列.pdf VIP
- 项目一集控运行职业岗位认知课件.pptx VIP
- Nordic 系列:nRF52840 (基于 Cortex-M4)_(25).nRF52840的硬件测试.docx VIP
- Nordic 系列:nRF52840 (基于 Cortex-M4)_(16).nRF52840的硬件设计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