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

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 【第1篇】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 终于盼来一年一度的秋游了,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学校。 在上午八点钟我们出发了,今天的目的地是:燕子山边防派出所。 我们带着五花八门的零食向目的地进发了,一路上我们路过了东屏公园,看到了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苍天大树,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流入我的心田,让人惬意极了。” 我们沿着跨海大桥缓缓的前进,终于在十点左右我们抵达了——燕子山边防派出所。 我们先坐在宽阔的广场上休息了一会,听叶叔叔给我们讲故事,通过故事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叫燕子山边防派出所。原来是因为这座山从高处看像一只燕子,右边被开出了一条隧道,左边又塌荒,这只燕子看起来像是受伤了,楚楚可怜。为了保护对面的“燕子”所以才叫燕子山边防派出所。 接着我们参观了军人叔叔的寝室,看到他们的被子叠得非常整齐,就像豆腐块一样。再过去就是军人叔叔最早的军服到现在的军服,还有帽子和徽章。从中我好像知道了那时人们生活的艰辛和疾苦。 再回到广场上,军人叔叔向我们表演了他们的被子为什么可以叠得又快又好。先把被子平铺在床上,然后把被子的一端往中间折,形成一个长方形,接着把两端分布均匀往中间折,最后把两个合在一起。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就这样被他们轻而易举地叠好了。为了互动我们叫了几个同学上去叠被子,可是他们忙得手忙脚乱也没有军人叔叔叠得好。 看完表演后,我们来到了一块草地上,把所有的零食都拿了出来,狼吞虎咽的解决了午饭的问题。 通过这次秋游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他们为了保护国家不辞辛苦劳累,没有一点怨言。他们是我的好榜样,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2篇】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 金秋时期,秋高气爽。今天我们又要去秋游了,我非常高兴。这一次是去沈院,听说“沈院”位于普陀莲花洋畔舵岙村东侧,于2005年5月动工兴建至2007年1月16日上午正式开院。它是由享有“万古孝女”之誉的沈清而得名的。 我们经过30分钟的步行,终于来到了有名的沈院。只见正门是一个仿古建筑,正中写着沈院两个字。据资料显示,沈院大概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7平方米,以“海路厅”、“孝女馆”、“国公厅”、“沈德精舍”、“清浪榭”、“茶源轩”、“博雅厅”等为主要载体。走进正门,综观“沈院”的建筑用“庭院深深,曲径通幽”的词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我们首先来到静芳斋,经过一条鹅卵石路,四周的风景美不胜收:只见鹅卵石路中间有一条小河相隔,用一条“S ”形小桥连接两端。河水碧绿碧绿有点浑浊,最显眼的是河中央有一尊雪白的沈清塑像。只见她亭亭玉立,目光远望家乡,好象总是惦记着家乡的盲父。我们走进“博雅厅”,里面有韩国的青瓷瓶、晋朝的仿罐、和一艘“东亚地中海号”的模型船……都见证着中国普陀与韩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然后我们又经过一座笔直的木桥来到了“国公厅”。 国公厅是沈国公和沈清的主要生活起居场所。此厅是沈国公专门为沈清建造的闺房卧室。 只见沈国公坐在圆垫上,一手握笔在挑灯夜读的一尊塑像,塑像后面还后一排屏风,屏风后面的墙上还有一张孔子“万事师表”的图画。最后我们来到了孝女馆。孝女馆里有一尊栩栩如生穿着古代服饰的沈清腊像。那种淡淡的哀伤和端庄的外表像,总是让人思绪万千。里面还陈列着“朝夕敬奉”、“佛门修身”、“卖身尽孝”、“思念故国”四幅壁画。房内还有琵琶、古琴等,都证明当时沈清在中国的富裕生活。 经过1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沈院的一切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今后的“沈院”将更好的为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起着推进作用。我真不枉此行。 【第3篇】小学六年级秋游日记 昨天大会上,老师说今天去秋游,我们六年级去金泉农庄秋游,我一个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今天,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大客车上呢。一路上,我们快乐地唱着歌,一眨眼就到了金泉农庄的入口,绿油油的青菜在泥土里朝我们笑,几个大西瓜像胖娃娃似的躺在地上睡觉。啊,快乐的秋游就要开始了! 穿越铁索桥 我们秋游的第一站:索桥探幽。我们在进金泉农庄观光园之前需要穿越一座铁索桥。走过一个红木制作的小凉亭,我们要挑战一座铁索桥。队伍慢慢地都在铁索桥上了,一些调皮的男生不停摇晃这桥,下面可是千尺深的大河呀!不过我们班谁都不怕,摇摇晃晃地走过了铁索桥。 摘橘子 我们秋游的第二站:柑橘园。这是我秋游最好玩的地方。金老师一声“解散!”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跑进橘园。在翠绿的橘树间,一个个挂在枝头的橘子,就像一盏盏闪着黄绿光的小灯笼,又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后面,真是逗人喜爱。我选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橘子,稍微一用力,一个橘子就被摘下来了,一部分的橘皮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