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交通试验段浅埋明挖与盾构区间方案研究
Concept Research of Cut and Cover and Shield Method Interval of New Traffic Test Section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周 牧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Zhou Mu
【摘要】根据新交通试验段的特点与建设条件,结合国内浅埋明挖和盾构区间的发展状况及工程实例,抓住城市规划与建设、地质条件、交通管线、施工和技术经济等关键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综合比较,提出适合南海区新交通试验段特点的地下区间敷设方式和结构形式,给建设单位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交通试验段;埋明挖;盾构;关键要素;
ABSTRACT:According to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s of new traffic test section, combining Chines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project cases of cut and cover and shield method interval, analyzing deeply and comparing the key elements such 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traffic pipes, construction and technical economic etc., to propose the ways of underground sections and structure forms, which fit the characters of new traffic test section in Nanhai District,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basis for decisions by constructor.
KEYWORDS:new traffic test section cut and cover shield method key element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区间的建设费用在整个土建工程费中的的比重较高,在线位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其敷设方式和结构形式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影响较大,在区间方案研究过程中时常引起建设、设计、施工等相关部门的困惑,甚至产生较大的争议。
在佛山市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工程(以下简称新交通试验段)地下区间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国内常用的浅埋明挖和盾构两种地下区间形式的对比,结合线位周边建设条件,从区间敷设方式和区间结构型式入手,按照地质状况和环境特点,分析研究了两个方案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选取影响方案的关键要素进行综合比选,为区间方案选择提供科学的比选方法和思路,为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和区间工法的发展
我国轨道交通的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80 年代初,以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苹果园~北京站(23.6公里)开工建设作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开端。这一时期的修建方法,无论车站还是区间均采用浅埋明挖法。平稳发展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90 年代末,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平稳发展,区间的修建方法有浅埋明挖、浅埋暗挖法,盾构法开始施行,还有少量采用顶管法。20世纪末及进入21世纪以来,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重庆、成都、杭州、深圳、佛山等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区间的修建方法浅埋明挖、浅埋暗挖、土压平衡及泥水平衡盾构、大直径盾构和双圆盾构日趋成熟并得到普遍采用。
目前,轨道交通地下区间的修建方法一般可采用明挖法和暗挖法,暗挖法又分为矿山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
1.1 明挖法
现阶段主要用于地铁车站修建,也有用于地铁区间隧道修建。其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围护结构和基坑开挖方面。基坑开挖方面一般遵循:先降水、后开挖,横向分块,竖向分层,随挖随撑,控制基底暴露时间(在基底地层特别软弱时还要预先进行加固)的原则,以使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及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主要有:
1)地下连续墙技术,在上海地铁应用广泛,南京、广州、北京等地铁也有应用。
2) 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技术,钻孔灌注桩(包括钻孔桩、冲孔桩、钻孔咬合桩等)应用较广泛,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铁都有采用,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