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高压模块 * 主汽调节联合阀就近布置在高压缸两侧运转层上,减少阀后管路沿程损失,结构紧凑,方便检修 采用低压损型主汽调节联合阀,阀门全开压损小于2% 切向蜗壳进汽,节流调节高压第一级采用横置静叶 各级动叶采用T型叶根 内缸采用紧箍环密封技术 高压模块整体运输。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压内缸采用规则的圆筒形结构,取消水平结合面的法兰。 内缸材料ZG1Cr10MoVNbN,红套环的材料为2Cr10MoVNbN 高压模块 *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压模块 * 高压缸进汽采用切向蜗壳,减小第一级导叶进口参数的切向不均匀性,提高效率。 涡壳结构能够减小进口部分的流动损失。 蒸汽在速度和方向不发生骤变的情况下流入叶片。 允许提高蒸汽流速,并具有很高的蒸汽动能转换效率 第1级静叶与进汽蜗壳联合计算,总压损失系数0.6%。 汽轮机进汽蜗壳实体图 高压进气蜗壳压力云图 高压进汽蜗壳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配合切向蜗壳全周进汽形式,高压缸第一级静叶片采用轴向布置形式,采用低反动度大焓降叶片级,有效降低高压转子接触到的最高蒸汽温度。 气动性能提高1.3%。且由于第一级静叶不存在漏汽损失,级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全周进汽,滑压运行,无部分进汽损失, 滑压及全周进汽根本上消除了喷嘴调节造成的汽隙激振问题。 高压模块 * 第一级轴向布置静叶实体图 第1、2级子午面温度云图 高压第一级静叶横置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调节汽阀开度 100% 75% 50% 25% 主汽阀压损 % 0.523 0.502 0.500 0.435 调节汽阀压损% 0.707 0.856 1.634 9.187 总压损 % 1.230 1.358 2.134 9.622 高压模块 流线图 马赫数云图 * 主汽调节联合阀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压模块 防止汽流激振措施 增加高压转子刚度,提高汽轮机高压转子临界转速; 所有轴承采用油膜动特性系数交叉耦合项小、稳定性更好的四瓦可倾瓦轴承; 进行考虑汽流激振影响的轴系稳定性的计算分析,减小高压转子的强迫挠度系数,减小汽流激振发生的概率; 取消喷嘴进汽,采用全周进汽的方式; 采用防汽流涡动汽封; *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压模块 防止固体颗粒侵蚀措施 表面硬化处理(扩散渗透法渗硼);提高表层材料的硬度最小950Hv。实践证明采用渗硼的方法强化喷嘴表面腐蚀程度下降到原来的20% 新型的防侵蚀叶型,合理的动静间隙,减少固体颗粒的碰撞速度,改变碰撞角度,使固体颗粒避开材料的高冲蚀区,因而减少对叶片的冲蚀。 利用旁路系统,启动前可用旁路带走一部分固体颗粒。 *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压模块包装后尺寸6.6m×3.9m×3.8m, 高压模块总重约160T(带支架)。 现场安装:将高压模块整体起吊,缓慢落在轴承箱中,外缸猫爪支撑在轴承箱上,转子支撑在轴承上。调好后,拆卸定位环,连接转子对轮,高压模块与阀门连接。 *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高压模块 中压主汽阀碟与调节阀碟共享一个阀座; 降低中低压缸分缸压力。 中压模块 *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中压通流采用正反向布置的12级反动式压力级,中压转子、中压内缸以及中压前2级静叶材料选取高温性能更好的CB2(铸件)和FB2(锻件)材料。 中压模块 *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低压模块 * 降低低压缸进汽压力至0.5MPa,一方面将更多焓降放在效率更高的中压缸,提高整机效率,一方面降低低压进汽压力,从根本上杜绝低压缸中分面和抽汽管泄露导致的机组效率降低,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这个参数也兼顾到了将来供热抽汽的要求。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落地轴承箱 落地内缸 落地端汽封 1220mm末叶片 * 内缸直接支撑在基础上 转子和内缸在真空变化、低压喷水、低负荷运行等各种工况下都保持完美的同心度,因为外 缸的变形不会导致通流部件动静中心变化; 可将因转子和静子零件接触而产生摩擦振动的危险降到最小。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低压模块 * 落地轴承、 落地内缸 转子直接支撑在基础上 汽缸与转子系统同心 高效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 4. 汽轮机技术特点 低压模块 1220mm末级叶片 * 1220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