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绪论1.0绪论
1 2
1.0 绪论
1、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重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辨证施治与整体观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无
中医药概论教案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
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经络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
治疗技术的发展
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
针灸技术的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汉代以后,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
1.魏晋隋唐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
3.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综合汇通和深化发展阶段,既有许多新的发明和创见,又有对医学理论和经验的综合整理,编撰了大量的医学全书、丛书和类书。
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
赵献可(字养葵)
明清时期温病学说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创卫气营血辨证
薛雪(字生白)著《湿热条辨》
吴瑭(字鞠通),创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4.近代与现代
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
一是继续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如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
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殊途同归,主张汲取西医之长以发展中医,如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因而此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趋势:
一是中医学理论经过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统、规范,如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发展为70年代的《中医学基础》,再分化为80年代《中医基础理论》,即其标志;
二是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大量的专著和科研成果相继出现;
三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浅谈略读课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 VIP
- 绿色金融复习测试卷.doc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法”写作指导 课件(共4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电子版个人简历模板个人简历模板空白表格.docx VIP
- 摩登家庭台词剧本第一季第一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1:50万新 疆地质图[46幅图].pdf VIP
- SL101-2014 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docx VIP
- HK-328W型pH分析仪说明书V3.0.pdf VIP
- 001 三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 VIP
- 高考英语语法词汇专项突破:09状语从句专项巩固训练+答案+解析[001].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