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期](番禺学宫) 江山任指点,文字永激扬.docxVIP

[第19期](番禺学宫) 江山任指点,文字永激扬.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9期](番禺学宫) 江山任指点,文字永激扬 时间: 2006-07-20  记者手记 文化才是永远 历史总是充满了反复。随着资料越来越多,番禺学宫的一幕幕变迁图景也逐渐清晰起来。从封建时代至为重要的祭孔场所,到新时代的中学、革命时期的干部学校乃至伤兵医院和今天的博物馆,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与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而经过多少年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历史又回到了原来的点上。 在“读经”回潮的大背景下,曾经被打倒的重新成为金字招牌。羞答答地隐藏了多年之后,番禺学宫的牌号被再次擦亮,扬眉吐气,成为这里继革命教育之后的一个新亮点——文化传统教育的场所。据了解,目前很多幸存的学宫都开始打传统文化牌,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最大型的自然是山东曲阜孔庙。番禺学宫也不例外,孔子像重新立起来了,每年为小孩子举行的开笔礼也是重要一项。??别小看这“学宫故地”复礼的象征意义,它告诉我们,文化的根,是怎么革命都革不掉的。? 让孩子穿小博士服,游泮池,取“状元井”水,用“状元巾”洗面,拜孔子像,启蒙老师用朱砂为孩子开智(点痣),手拿“学业进步”吉祥语到金桂树许愿……据说这是模仿过去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开蒙”仪式。虽然今天的做法只剩下了仪式感,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显而易见。 据说古人对读书环境的基本要求是:堂、室、场、廊要齐全,林木要交荫,气象要清新。站在番禺学宫静穆的院子中,记者也留恋这里。那是因为这里使人心灵宁静,与外面那个嘈杂喧嚣的城市恰好形成了鲜明对比。现代生活的虚妄繁华,或许正让越来越多心灵疲惫的人渴望回到那缓慢而安静的传统文化当中去。但想这院中的大树,目睹了近两百年番禺学宫的沧桑变迁,如此世事轮回,树若有知,当作何感想?? 变迁之路 学宫兴衰见证历史沧桑 封建时期,全国县以上单位都要立孔庙。番禺县也不例外。明洪武三年(1370),番禺县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番禺学宫。设在当时的惠爱西约(今中山四路),临近番禺县署。当时番禺学宫的结构、规模和各县基本相同,是广三路、深五进的宏大规模。中路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尊经阁;左路建筑群有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右路则有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乡贤祠等。祠后有一大块空地,叫射圃,是武试的场所。四周宫墙围绕,后筑土墩,林木葱郁。 1906年废除科举之后,孔庙的地位受到冷落。因此,在番禺学宫设立第一间番禺中学堂:八桂中学。为此,番禺学宫拆除了尊经阁、乡贤祠和名宦祠,改建成教室和办公室,又将射圃改建为学生宿舍和操场。 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滇桂联军盘踞广州,番禺学宫成为一个驻兵场所。士兵们为了建造营房,拆祠毁殿、无所顾忌,甚至将神牌劈成柴火来烧,学宫内越发满目疮痍。 1926年,毛泽东将农民运动讲习所从东皋大道迁到番禺学宫,为北伐战争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农讲所时期,办公室在大成门一带,学员宿舍在东西两庑,讲堂在大成殿,饭堂在崇圣殿。 粤桂混战期间,番禺学宫又沦为伤兵的后方医院,再度遭到破坏。陈济棠治粤期间,提倡读经,恢复祭孔,番禺学宫得到整饬。番禺县长严博球将荒凉的番禺学宫收回管理,在正面开设番禺县银行,东邻芳草街的东巷借给中山大学作为预科学生宿舍。但陈济棠下台后,番禺学宫又是一片荒凉。 解放后,为了纪念毛泽东在此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番禺学宫被辟为纪念遗址。1965年维修时,把大成殿金柱中腐朽部分挖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覆盖原木柱。 经过多年损毁,原来广三路、深五进的番禺学宫大部分建筑都已不复存在。现左右两路仅存明伦堂和光霁堂,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占地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黄琉璃瓦,抬梁式木结构。 (参考曹其华《番禺学宫记沧桑》)? 遗址目击 广州惟一幸存的学宫 走到中山四路42号农讲所门前,会发现这里有两个门,挂了两块牌子。正门上写着“农民运动讲习所”。如果不注意看,你很容易忽略在它右侧的一道小门上方,还写着“番禺学宫”四个字。 “学宫”招牌的大起大落,也是时代风云的缩影。? 直到现在,广州市民很熟悉农讲所,但如果你问他们番禺学宫在哪里,大多数人都回答不出来。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因为农讲所的重要纪念价值,番禺学宫才能够保存下来,成为广州目前惟一幸存的学宫。??多亏这块金字招牌的庇护,才让这“万世师表”的一方根据地躲过许多劫难。? 过去广州三大学宫:广府学宫、番禺学宫和南海学宫,其他两所都早已湮没。惟一幸存的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算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三座学宫。 番禺学宫,也是番禺县的县学所在地。走进农讲所,立刻感觉到了学宫的魅力。尽管里面的陈列仍然以农讲所时期的革命遗迹为主,如当年学员们的宿舍、办公室、饭堂等,但600多年古老学宫的气息仍然从建筑的每一块砖缝间弥漫出来。青砖红墙的古典建筑和上百年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