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导学案

《中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文言翻译,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理解中国“和”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课文,将课下注释的重点实、虚词标注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2.独立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中的翻译部分。要求书写规范,优质高效。 【预习案】 1.《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子思学于曾子,孟子学于子思,所以后世也把子思、孟子学派称作“思孟学派”,并尊称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2.什么是中庸? “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大致是指,人们通过自学修养,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人类与自然的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 第一、天道与人道合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圣人本能地达到天人合一,贤人通过学习可以达到天人合一。 第二、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仁至诚至真的,人性要达到天性。 第三、理性与情感合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用理性来控制情感,就是“致中和”。 第四、鬼神与圣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包括鬼神,“人”包括圣人。 第五、内外合一。即品德意识与品德行为的合一,知与行的合一。 发而中节民鲜能久矣敬大臣,则不眩笃行之 莫见 xiàn)乎隐 好学近乎知九经“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很少)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实行)也,我知(知道)之矣:知(聪明)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知道)之矣:贤者过之,不肖(不贤的人)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恪守中庸之道,缺乏修养的人反其道而行之。品德高尚的人之所以能做到恪守中庸,是因为他任何时候都能处事适中;缺乏修养的人之所以违反中庸之道,是因为他做事无所顾忌。” 孔子说:“中庸是至善至美的真理,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孔子说:“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这是因为聪明的人往往做得过头,愚钝和的人又做得不够。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这是因为贤能的人往往做得过头,不贤的人又做得不够。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很少有人能品出其中真正的滋味。” 【解析】这段话提出了中庸概念。按照程颢的解释,“不偏谓之中”,中就是居中、适中、适度,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足;“不易谓之庸”,庸就是不可更改的道理,就是定理。作者通过孔子的话,阐述了中庸的内涵,剖析了中庸难以实行的原因。作者认为,实行中庸的关键是避免极端的思维方式,把握好度,求中和,不偏执。这几句话,讲出了中和的要义,是上文的拓展和延伸。用现代哲学思想理解,它实际上是在讲观察世界的方法论,是讲辩证法,说明儒学的创始人在那时已摆脱形而上学的羁绊,初步认识和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原文⑤】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努力实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知(懂得)斯三者,则知(知道)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的方法)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爱)亲也,敬大臣也,体(体恤)群臣也,子(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庶民也,来(招来)百工也,柔(善待)远人也,怀(安抚)诸侯也。修身,则道立(确立);尊贤,则不惑(迷惑);亲亲,则诸父昆弟(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迷惑);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译文】孔子说:“好学就会接近智慧,身体力行就会接近仁义,知道羞耻就会接近勇敢。”这三者都知道了,就知道如何修身了。知道如何修身,就懂得如何治理人事;懂得如何治理人事,也就明白如何治理天下国家了。 总之,治理天下国家共九条经典性的原则,就是自身修养、尊重贤德,亲近亲属,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徕百工、安抚偏远民族、关怀诸侯国家。修身就能掌握道;尊贤就不会有不明白的道理;亲近亲属,父辈、兄弟就不会有怨气;敬重大臣,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群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