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3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3版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第一节 水稻生理特点及叶龄诊断技术简介 一、水稻的产量形成 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这四个产量因素是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但其基础是在秧田期;穴数足且健壮的秧苗才能保证返青快、分蘖早、分蘖足。在壮秧、适宜密度的基础上,单位面积穗数取决于单株有效分蘖数。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长穗期(后四片叶)。培育壮秆大穗,防治小穗败育和保持后4片叶功能正常是长穗期管理的主要目标。 3.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 后4片叶是水稻的成粒率和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和成熟度的主要营养来源。 二、水稻三化一管配套技术 寒地水稻栽培特点: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生产中采取集中大棚、秋作高床、调酸消毒、盐选浸种、破胸精播、严格温度、水肥调控、除草防病、标准操作的育秧技术,培育出根系发达、带蘖率高的健壮秧苗。具体是旱育秧田规范化、旱育壮秧模式化。  本田叶龄诊断技术 分蘖期的叶龄诊断:机插中苗返青即出生4叶5叶期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叶长16厘米左右,?5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6叶期最晚出叶期为6月15日、叶长21厘米左右。生育转换期的叶龄诊断: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前后1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的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12叶品种为8、9、10叶期。   7叶期诊断: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20日,叶长26厘米左右,叶色比6叶期略淡,叶态以弯叶为主,茎数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   8叶期诊断:最晚出叶日期6月25日、叶长31厘米左右,叶色平稳略降但不可过淡,叶态以弯、挺叶为主,11叶品种7.5叶龄时达到计划茎数,并开始幼穗分化。12片叶品种为8.19.0叶龄。 9叶期诊断:最晚出叶日期7月2日,叶长36厘米左右,12叶品种8.5叶龄应达到计划茎数并开始幼穗分化。长穗期叶龄诊断:10叶期诊断。最晚出叶日期7月9日、11叶品种叶长31厘米左右,叶色叶鞘色应深于叶片色,叶态挺叶为主,茎数应达到最高分蘖,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此期进入拔节期,基部节间开始拔长,株高迅速增长。   剑叶期诊断:11叶品种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到出穗期。倒一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在正负10厘米期间为减数分裂期,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时为小孢子初期,为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时期。—7天,30%莎稗磷900毫升+24%乙氧氟草醚(稻好适:触杀性药害较重,要做到地平且留有足够的时间减轻药害,插秧不能过深,水不能没稻心)600-900毫升。 B、三年内稻田,杂草基数少的地块可在插前5--7天用马歇特+草克星或阿罗津或瑞飞特+草克星封闭。稻稗多的地块和苗弱、水层不稳定的地块要使用苯噻酰草胺加大用量封闭灭草,提高封闭效果,减轻药害。 C、推荐用稻思达可湿性粉或农思它防治野慈菇、雨久花、泽泻(注意农思它密度大于水,一定要泥浆沉淀前混水状态下施药以保证药效)。 三、水稻的施肥 二九一农场水稻测土配方肥配方,是通过对“3414”田间试验及取土化验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得出的底肥配方:2011年商品配方肥N、P、K≥45%含氮17.5% 磷16.2% 钾11.5%。每公顷350公斤。 水稻施肥,不仅要以水稻需肥规律为依据,还要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性质及利用率等因素,随着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方式的进步而调整。 项目 垧纯量公斤 氮:磷:钾   N53 P48 K34 1.1:1:0.7 商品肥N、P、K≥45% 17.5 16.2 11.5   1.水稻必须的营养元素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锰、铁、锌、铜、钼、硼,还有特种元素硅。在水稻所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中,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常常不足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水稻养分吸收量,据产量水平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每生产100kg稻谷吸收的氮(N)、磷(P2O5)、钾(K2O)的数量分别为1.8—2.5kg、0.9—1.3kg、2.1—3.3kg,其氮磷钾之比大体是2:1:2.5。 2.水稻对养分的吸收规律 对氮素的吸收规律 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因素。水稻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第二周。二是幼穗形成期,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引起颖花退化,不利于高产。 对磷素的吸收规律 水稻对磷素的吸收量,约为吸氮量的一半。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的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 对钾素的吸收规律 对钾的吸收量较高,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

文档评论(0)

xuetingt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