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兵车行课件1.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册兵车行课件1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行”是乐曲的意思,即歌行体,也叫乐府诗。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 杜甫 兵车行 杜甫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他青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35岁的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京城长安求助功名。次年,玄宗下诏求天下之士,奸相李林甫垄断朝政,操纵考试,使“无一人及第”,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杜甫仕途受到挫折,生活也开始落拓,只能以“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度日。 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贼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杜甫生平 名句回味 1.窗含西岭千秋雪, 会当凌绝顶, 3.随风潜入夜, 朱门酒肉臭,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览众山小。 润物细无声。 路有冻死骨。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6.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2. 5.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夜喜雨》 《望岳》 《绝句四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十年,唐朝天宝以来,唐王朝统治集团进一步腐败,不仅对其直接统辖的地区横征暴敛,而且对边疆兄弟民族不断实行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开边”政策,因而经常发动战争,这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尤其是安禄山讨伐契丹失败之后,唐朝政府强行征兵,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资治通鉴》)《兵车行》记述的就是杜甫途中的所见所闻,是杜甫诗中最早的一首为人民说话的名篇。 反馈练习: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兵车行            ②哭声直上干云霄   ③行人但云点行频       ④道旁过者问行人   ⑤去时里正与裹头           ⑥生女犹得嫁比邻 ⑦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冲) (只说) (指杜甫自己) (里长) (函谷关以东的地方) (近邻,同乡) (指被征戍的士兵) 行人:出征的战士/在路上走的人(古) 走在路上的人(今) 走:跑、逃跑(古) 行走(今) 长者:年纪大、辈分高高的人(今) 德行敦厚的人(古) 县官:官府,指天子(古) 县里的官员(今) 埋没:战死被掩埋(古) 使显示不出来、使不发挥作用(今) 相:互相(双方)(今) 动作的一方,相当于人称代词。(古) 及时相遣归 儿已薄禄相 耶娘妻子走相送 誓天不相负 2 理解诗的内涵,找主旨句 3 这首诗通过怎样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什么特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通过“假托与役夫对话”的形式来诉说百姓的苦难与仇恨,这是一首“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 把握文意,并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送别场面 2、征夫控诉 3、悲惨生活 天怒人怨 “行人但云点行频”、“武皇开边意未已” 意境赏析: 研读送别场面:   1)这个场面具有什么特点?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场面 2)谈谈自己对这个场面的感受 3)鉴赏重点词句 1 “耶娘妻子走相送”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一句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忙乱、纷杂、悲痛 悲愤 四个动词相连,细腻入微地表现了送行者眷恋、悲怆、愤恨、绝望之情。具有提挈全诗和设置悬念的作用。 研读被征发士卒的倾诉 1.找出“诗眼”,体味内涵   “点行频” —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园荒芜的直接根源. 2.士卒从哪两个方面诉说百姓之苦的?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抓兵”和“逼租” ,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