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溶路基处理方案定稿全解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原则 1
3、编制目的 2
4、工程概况 2
5、地质概况 2
6、岩溶整治总体方案 2
6.1整治范围及对象 2
6.2整治深度及措施 3
6.3整治宽度 5
6.4注浆孔布置 6
7、施工准备 8
7.1、施工场地及水电准备 8
7.2、设备及人员配备 8
8、施工组织机构 10
8.1 施工组织机构 10
8.2 现场人员计划 10
9、施工工艺流程 11
10、施工具体技术措施 12
10.1 孔位布置及放样 12
10.2钻孔及记录要求 12
10.3清孔 14
10.4封孔 15
10.5注浆 16
11、质量检查 16
12、施工中注意事项 23
13、施工数据采集、处理 24
14、安全质量措施 25
14.1、安全保证体系 25
14.2、质量保证措施 25
14.3、雨季施工安排及技术措施 25
1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26
15.1、噪声、光污染控制 26
15.2、水环境保护 26
15.3、大气环境保护 27
15.4、固体废弃物处理 27
15.5、生态环境保护 27
DK271+984.55~DK282+735.78段区间路基
岩溶整治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中铁二院提供相关路基岩溶整治设计图纸。
(2)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岩溶路基注浆及回填施工管理办法(试行)》(渝黔工〔2011〕19号文)。
(3)相关施工规范、规程: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TZ202-2008;
《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
《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
(4)国家、贵州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规则、条例。
(5)现场施工技术调查和我单位的现有施工技术水平和资源。
2、编制原则
坚持“质量、安全、工期、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的建设理念。
本着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加强工序控制,并以先进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降低成本。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科研先行”的原则,以“高、精、尖”为要求,配置与选择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关键特殊工序遵循先试验后实施,做到安全可靠。
遵循“建设与创优和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做到不扰民,不污染环境。
组建优良的施工队伍,投入精干的管理人员,科学严格的管理。
3、编制目的
通过进行试验段注浆实验,及时优化整治施工流程、注浆工艺控制参数,如适宜的施工设备选型、浆液的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确保整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4、工程概况
渝黔铁路土建10标项目经理部第四分部管段为D1K271+984.55~DK282+735.78,位于养龙司乡,正线长度10.751公里,其中区间路基长度2316m,区间路基段落总计12段,沿线地质复杂,岩溶发育,需进行岩溶注浆整治,需要岩溶处理8段。
5、地质概况
本段范围地处浅丘、垅岗地貌。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及坡洪积层,为松软土、粘土、块石土,覆盖土层厚度为5~12m,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页岩夹灰岩、泥灰岩,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灰岩夹泥灰岩。地表调查见溶沟、溶槽等岩溶现象发育,岩溶强烈发育。经综合分析评价,本段范围属易塌陷区,需进行岩溶地面塌陷防治处理。
6、岩溶整治总体方案
6.1整治范围及对象
1、对溶蚀槽谷、沟地覆盖层厚度大于30m或岩溶化坡地覆盖层厚度大于20m时,一般可不作整治(极易坍陷区除外)。
2、整治范围包括岩溶塌陷评价分区中的易塌陷区和极易塌陷区地段。对物探剖面揭示岩溶形态一般发育地段,按探灌结合进行设计,在线路中心间隔10m布置探灌孔(左右错开布置),查明岩溶发育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整治。
3、覆盖型岩溶整治对象为:危及路基稳定的溶洞与覆盖层土洞;具备诱发地面塌陷的溶蚀破碎带(连通性较好且垂直发育);土石分界面附近的溶隙、渗漏性溶槽等开口型岩溶。
4、裸露型岩溶整治对象为:危及路基稳定的溶洞、渗漏性溶槽。
6.2整治深度及措施
1、浅层及开口型溶洞
溶洞顶板及覆盖土厚度小于3m时,一般采取揭盖回填碎石、浆砌片石处理或封闭措施处理。
2、裸露型岩溶
为消除地基不均匀性并防止地面塌陷及变形,对零星规模较小的浅埋溶洞及溶槽,采取揭盖回填及挖除换填进行加固处理,或注浆深度进入基岩不小于5m,若地面以下15m深度内存在溶洞的地段,则加固至洞底以下不小于1m。
溶洞顶板厚度大于15m地段一般不作整治设计。当顶板破碎、溶洞跨度较大时,采取安全顶板厚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