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上课用]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上课用]解析

4.两次国共合作的方式不同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党内合作,但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另外,两党建立统一战线,不代表两党之间的矛盾就此消除了,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并没有改变。 5.伪满洲政权、伪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两者都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工具,完全听命于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有质的不同。 6.陕甘宁边区 是抗日根据地,但不是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从未被日军侵占,不属于“敌后”。 【拓展深化】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 3.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3.运用表格归纳解放战争的几个阶段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了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基础。 重庆谈判(1945) 北平谈判(1949) 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目的缓兵之计,部署军队。 共产党都同意谈判,目的实现和平民主。 将战责嫁祸于共产党 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 中共都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都被国民党破坏 赢得了战争的主动 渡江战役,覆灭了…;没协定 国民党目的 结论:两次谈判都有结束战争,实现民主的可能。都是因为国民党缺乏诚意,而导致谈判破裂。 结果 争取、揭露、团结和教育 实现和平,减少人民苦难。 共产党目的 国际 美国霸权政策:维护在华利益,建立全球霸权 迫蒋下野,蒋桂分裂 扶蒋反共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标志: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意义:标志中国一百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用不同史观来理解新中国的成立: 1.革命史观: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2.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现代化史观:(1)民主政治的转型:为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奠定基础。(2)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1.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 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民族矛盾为主 2.20世纪初 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趋向合流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大革命时期(1924——1927): 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 5.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6.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人民——北洋军阀 中日民族矛盾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 易错易误 (三)反攻阶段(1945.8—1945.9) 3、日本宣布投降 2、国民党准备内战 1、共产党全面反攻 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甚至与日伪勾结 被迫投降,主要向国民政府投降,对共产党拒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代表团到达密苏里号甲板上进行签署降书仪式。 三、抗战胜利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这是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收回宝岛台湾。 1、抗战胜利的原因 中国方面: 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主要原因); ②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和建立统一战线、敌后根据地和抗日游击战争等;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国际方面: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易错易误 依靠人民的全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