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子雲
摘 要
畫押與印章皆用於示信,本文蒐集畫押的相關史料、文獻及出土報告,就畫押的起始、使用方法及出現的器物,作一概括的介紹,並進一步分析畫押與宋元押印之間的關聯性。
壹、緒論
在印章發展史上,六朝印在印式、篆法的衰落及紙張的普遍使用的影響之下,隋唐官印不管是在鑄造方式、文字特點與印式外形上,均作了劃時代的改變。「押印」也在這股變革風氣的影響之下,漸漸地發芽,持續蔓延茁壯,漸漸地成為一支獨立而有特色的印系。
“元押”在印學的分類上,與“元朱文”以及“漢印”一樣均屬一種較為籠統的稱謂。著重在描述三者的印風,而不計較三者所存在的時代。“漢印”乃以兩漢為主幹,上溯可至秦代,下及魏晉。元押則以元代押印為大宗,印章風格可上追至唐、五代、宋,遺風可及明朝。元押的組成有二個重要因子,一是符號部分,一是文字部分。
「元押」的相關名稱很多。“花押”“押記”“畫押”“花書”“五朶雲”“花字”“署押”‥‥等等。本文為求統一,除了引用資料外,所有以“印章形式”存在的相關印記,以名詞狀態敘述者,都稱為「押印」;而以毛筆書寫等動詞狀態存在者,皆稱以「畫押」。本文將分別對元押印的文字(楷書)部分,以及非文字(畫押符號)部分,的源流作分析探討。進而對元押印的風格造形等,作一追溯與分析。
貳、關於畫押
一、解釋名詞:
「押,說文,署也。」;“押”押署也,徐曰:「今人言文字押署是也。」;歐陽修(西元1007-1072年)在《歸田錄》云:「俗以草書為押字。」;宋洪邁(西元1123-1202年)《容齋五筆》:「押字古人書名之草者,施於文記間,以自別識耳。」所以最早“押” 的出現是一種字跡形式或簽名的動作,大多強調“文字” 形式,較少論及“符號” 形式,並且尚未以印章的形式出現。《漢語大詞典》所作的解釋是:「在公文或契約上簽字或畫符號,以作憑信。亦指所簽的名字或所畫的符號。」“文字” 形式及“符號” 形式皆有論及。
宋元時代已有許多使用畫押的記載,宋王溥(西元年)《唐會要?百官奏事》:「景龍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勅,諸司欲奏大事,並向前三日錄所奏狀一本,先進令長官親押」。宋黃伯思(西元1079 ~ 1118 )《東關餘論》云:「唐人一書中云,文皇令文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後人遂以草名為花押,韋陟五朵雲是也。」宋洪邁(西元1123-1202年)《夷堅丙志.周莊仲》:「周莊中,建炎二年登科,夢至殿廷下,一人持文字令書押。」宋周密(西元1232~1298年)所撰《辛癸雜識》云:「古人押字,謂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韋陟五朵雲是也。」;黃伯思引用《唐書?韋陟傳》所述對於“押”的解釋,首先點出“押”不只是一種文字而且還是一種符號及圖騰的概念。《宋史?高宗紀》:「必先書押而後報行。」顧炎武《日知錄?雜事?押字》:「集古錄有五代帝王將相等署字一卷,所謂署字者,皆草書其名,今謂之畫押。」因此畫押的出現是為了防奸辨偽,進一步能畫押為據以示信用,與印章同樣俱備有示信於人的功能。
畫押的書寫直接表現出個人的習慣與創意,只有本人知道是根據什麼而寫,因此他人難以作偽。《容齋五筆》云:「今浯溪上有大押字題原云:「押字起於心,心之所記,人不能知。」又說:「又柳都官欲以怪取名,所至留押字盈丈,莫知其為何。」
因“押”與“鴨”同音,《三國志?魏志?齊王方傳》:「大將軍司馬景王將謀廢帝,以聞皇太后 。南朝宋斐松之注《世說》及《魏氏春秋》並云:中領軍許允與左右小臣謀,因文王辭,殺之,勒其眾以退大將軍。己書詔於前,文王入,帝方食粟,優人雲午等唱曰:“青頭雞,青頭雞 ”, 青頭雞者,鴨也。帝懼不敢發。帝指齊王曹芳。文王指司馬昭。“鴨” 與 “押”諧音。優人連唱 “青頭雞 “,是暗促曹芳下決心在殺掉司馬昭的詔書上簽字畫押。」從一方內蒙古出土的鴨形《王押》(圖1)印中可以說明其中的相連性。
二、畫押的使用概況
元押釋文如〈王押〉“王”是指文字部份,“押” 指的則是符號部份。上節文獻所述,押是 「署也」, 「草書為押字」、「簽字或符號」、「名字稍花之」、「草名為花押」、「草書其名」,以上這些稱“押”的解釋,多指簽名、簽署,並沒有涉及太多 “圖像”、“符號”的意味。《唐書?韋陟傳》中述:「陟唯署名自謂所書“陟”字若五雲,時人慕之,號郇公五雲體。」若將“陟”字「名字稍花之」書寫成為類似「五朵雲」的圖形,應該是不難想像的事。所以許多文字畫押轉變成的符號(非文字)與草書及文字裝飾應用有密切的關聯性。韋陟的「五雲體」則是文字畫押轉變成的符號的關鍵資料。
由於簽署自己的名字,書寫日漸熟練後,字跡趨近草書字體,是很自然的事。而後為了更求迅速並求防偽及表現個人特色,「花押」的符號形式便自然形成,即所謂的「名字稍花之」。 畫押以簡單的符號快速書寫,藉以代替簽寫姓名的示信效力,久而久之其迅速便捷取代了書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