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合成路线的选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章内容 2.1 概述 2.2 合成子与逆向合成法 2.3 分子设计和分子工程 2.4 组合化学合成 教学要求 掌握合成子的概念;掌握逆向合成分析法;掌握合成路线设计方法。 了解合成路线设计的意义、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的概念以及组合化学的概念。 2.1.1、合成路线设计的意义 合成路线设计主要是指从理论上讨论分析如何设计合成路线以及合成的策略技巧。 合成路线设计——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原料,适当的反应组合成的较为合理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是合成工作者为待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所拟定的合成方案。 20世纪70年代后期,合成化学家们开始总结合成的规律和合成设计等问题。较早提出合成路线设计问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科里(Corey)教授(获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在1964年提出“合成子法”(synthon approach),得到化学界的广泛重视。 国内外关于合成战略的讨论虽然只有4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大成绩,如今已发展到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路线。对于无机化合物和材料的合成来说,现代合成设计的重点是分子设计和分子工程的应用。 2.1.2、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 (1)原料决定 (2)反应决定 (3)目标分子决定 这是经常采用并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2.1.3、合成路线的评价 ①合理的反应机理 即从单元反应来分析应该是可行的,其组合能够达到合成所需化合物的目的。 ②合成效率高 即力求减少副反应以提高产品的收率。 ③合成路线简捷 反应步骤的长短直接关系到合成路线的经济性。一个每步产率为90%的十步合成,全过程的总产率仅为35%;而五步合成,则总产率可提高为59%,若合成步骤仅三步时,其总收率就升高为73%。因而就尽可能采用短的合成路线。 ④原料、试剂等来源丰富,毒性小,能耗低。 ⑤温和的反应条件,操作简便安全。 ⑥尽可能符合绿色合成的原则。 2.2 合成子与逆向合成法 碳链的构筑和碳环的形成是有机化合物合成过程中最基本的任务。 构筑骨架的方法: 一是利用碳负离子或带有较高负电荷密度的碳中心试剂(亲核试剂,电子给予体,donor)与碳正离子或带有正电荷密度的碳中心试剂(亲电试剂,电子接受体,acceptor)的结合。 二是利用碳中心自由基的偶合反应。 2.2.1 合成子的概念 合成子是分子内在的、与合成操作有关的结构单元。 合成子是目标分子切断后产生的假想的分子碎片,可以是正离子、负离子或自由基,也可以是相应的反应中的一个中间体。 合成乙烷 2.2.2 常见的a-合成子和d-合成子 根据合成子内反应中心碳原子与相应官能团(FG)间的位置不同,a-合成子又可以细分为a0—an 合成子,d-合成子分为 d0—dn合成子。其中n值表示反应中心碳原子与相应官能团间的相对位置。 a3:+C3-C2-C1-FG d3:-C3-C2-C1-FG 2.2.2.1 d-合成子 一些连有醛基、酮基、酯基和氰基的甲基或亚甲基化合物,因C—H具有相当强的酸性,在强碱作用下易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稳定的d2-合成子。 2.2.2.2 a-合成子 受电子烷基合成子R+可以看做是由R—X发生C—X键异裂后产生的。 最常用的合成等价体: 卤代烷、硫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磺酸酯、磷酸三甲酯、Meerwein试剂(Me3OBF4) 羰基正离子是具有代表性的a1-合成子。 合成等价体: 酰氯、羧酸酐、羧酸酰胺和黄原酸酯以及O-三烷基硅基硫代半缩醛。 常见的a2-合成子主要有: 常见的a3-合成子主要有β-羰基正离子 结构特殊的环丙基甲基化合物可以充当a4-合成子的合成等价体: 2.2.3 极性转换 导致合成子类型改变的过程,称作极性转换。 2.2.3.1 杂原子的交换 通过交换合成试剂分子内的杂原子,可以使一些常见的a-合成子转换成d-合成子。 2.2.3.2 杂原子的引入 普通的烯烃由于分子内存在π-电子,通常属于给电子试剂。若将烯烃氧化成环氧乙烷化合物,即引入一个氧原子后,那么原来双键上的碳原子的反应性就被逆转。 烯醇负离子与卤素(通常为氯或溴)反应,即在分子内引入一个卤素原子后,其?-碳原子的反应性由亲核性变成了亲电性。 2.2.2.3 碳片段的引入 尽管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