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地区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浙教版.pptVIP

2006年浙江地区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浙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可以抒情,可以说理,可以言志;无论抒情、说理、言志,作者要借助“凭借”来表达思想内容。作者借助的“凭借”,有以下五种情况。 5.咏史 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写法不同:甲诗是通过描述 ,讽刺了 ;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 的感慨。(2003年春季上海卷) 甲 乙 过华清宫(唐)杜牧 题华清宫(宋)杜常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向长杨作雨声。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甲诗是通过描述送荔枝一事,讽刺了唐玄宗杨贵妃的淫逸误国;乙诗是通过描绘华清宫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兴废、更替)的感慨。 考点与高考试题(2002年及以后): 5、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2004年高考北京卷)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题目: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考点与高考试题(2002年及以后): 5、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2004年高考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 * 专题内容: 古 代 诗 歌 鉴赏 2006年高考复习专题讲座 (浙江版) 考试说明(古代诗歌): 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2、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2006年高考复习专题讲座 (浙江版) 细分考点(五个方面):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4、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5、评价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2006年高考复习专题讲座 (浙江版)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归类: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 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或物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A、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人物形象; 例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第16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B、偏重抒情的诗歌主要指抒情主人公形象; 例如:(2005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C、偏重写景的诗歌主要指意象(诗中可见多种景物)。 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2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999年全国卷第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