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课件整理..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研究课件整理.

《唐诗研究》绪论 一、唐代诗歌繁荣的盛况:黄金时代、中国古典诗歌的代表 1.作品数量: 《全唐詩》收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詩歌。 《全唐诗补编》补录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句一千五百零一条) 2.作家数量: 《全唐诗》收录唐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 《全唐诗补编》收录一千六百余人(新见者九百余人)。 3.体式:——终体皆备,多样化发展 4.风格: 老杜沉郁顿挫,李白之跌荡迅快,郊寒岛瘦,元轻白俗…… 5.影响: 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1.文学自身的发展(借鉴经验,汲取教训): 齐梁及陈隋,众多等蝉噪。——韩愈《荐士》 自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李白《古风五十九》之一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宗武生日》 2.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1)政治上的庶族特色与开放风气: 唐太宗的体貌特征: (A)洪腹大肚: (B)浓髭:“唐文皇……人号髭圣。” (C)虬须。“(太宗)虬须上可挂一弓”。 唐皇室的“怪异”举动: 1.李承乾好说突厥语,好穿突厥衣。曾扮演突厥可汗诈死,令下属按突厥丧仪发丧。甚至表示一朝有天下,当亲率万骑,到草原打猎,然后解发为突厥人(《通鉴》卷196)。 2.高祖武德年间,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与庶母尹德妃、张婕妤私通。 3.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建成、元吉),纳弟妻杨氏为妃。 4.唐太宗的儿子又迷恋上他的才人武则天,后立为皇后。 5.玄宗纳其儿媳杨玉环。 唐室大有胡气。——鲁迅《致曹聚仁》(1933年) 唐源流出于夷敌。——朱熹《朱子语类》卷116。 皇室世系:李虎(八柱国之一)——李昞(妻独孤信女,鲜卑族)——李渊(妻窦氏,鲜卑族)——李世民(妻长孙氏,鲜卑族) 2.经济: 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3.文化:兼容并包 1.儒家:2.道教:3.佛教:4.音乐舞蹈:太宗时“十部乐”,包括燕乐、清商乐、西凉、高丽乐、扶南乐、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高昌乐。 奇特人生: 第三节 贺铸 二、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的词: 1、带有英雄豪气的词 2、带有儿女柔情的词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珠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贺方回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 叶梦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八《贺铸传》: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 第四节、周邦彦 一、生平: 倾向变法派;性格耿直 二、创作:——注重思索安排,以思力入胜 1.内容: (1)羁旅行役: (2)咏物: 2.艺术: (1)章法——跳跃性回环往复式结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 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 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 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2)句法:(A)自铸伟词。(B)融化前人诗句入词,如同己出。 (3)音律:精严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淑世情怀 一、解题: (1)何为淑世情怀? (2)何为知识分子——不等于“知道分子” 1)知识拥有者 2)淑世情怀(公共关注,主要是批判意识) 3)超越品格 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 1.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 A.超越性:——以“道”为依归 B.尊严感:——“道尊于势” 2.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A.“道”的现实政治色彩:“道”与“势”的紧张 B.“道”的体制保障性缺乏: C.利益对“道”的诱惑性扭曲:——“道”的失落 D.主体性的丧失: 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E.肉体的痛楚乃至毁灭: 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自救努力: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从唐诗到宋诗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十四章引贝特森语:“我的论点是,一首诗中的时代特征不应去诗人那儿寻找,而应去诗的语言中寻找,我相信,真正的诗歌史是语言的变化史,诗歌正是从这种不断变化的语言中产生的。” 从古诗到律诗——历史的追溯: 宋诗的特点: 三、以文为诗溯源: 孟浩然“韵高而才短”平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