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0英译汉名家名言.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20英译汉名家名言

第十八讲 外译汉简史:名家名言(18001) 一.佛经翻译 玄奘(602-664)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1.利马窦徐光启.林则徐(1785-1850).马建忠(1845-1900)《拟设翻译书院议》.林纾(1852-1924).严复(1853一1921)四.新文化运动1.鲁迅(1881-1936)2.胡适(1891-1962)3.瞿秋白(1899-1935)4.梁实秋(1902-1987)5.郭沫若(1892-1978) 五.解放后的翻译 1.傅雷(1908-1966):重神似 2.钱钟书:主张化境 3.黄邦杰:著有《译艺谭》 4.刘宓庆:艺术三特征 5.朱光潜(1897-1986) 第十八讲 外译汉名家名言(18001) 翻译主要是外国语译成本国语,各国都是这样。中国的翻译史是这样。 翻译外国的著作,在中国已有两千年了。 一、佛经翻译 中国历史上的开放阶段,佛教的传入引进了因明逻辑,明末引进了现代科技,当代开放。每次开放都翻译工作繁荣时期。 鸠摩罗什(梵语 Kumārajīva 公元 344413 年),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意思为“童寿”。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推辞不就,毅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请为国师。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红痣,依命相,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的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慧倍常,正是前例。」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鸠摩罗什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文,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博闻强记,备受瞩目和赞叹。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今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前秦苻坚建元十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偕同鄯善王、车师王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临行之前,苻坚在建章宫举行饯别宴,对吕光说:「帝王顺应天道而治国,爱民如子,那有贪取国土而征伐的道理呢?只因为怀念远方的大德智人罢了!我听说西域有一位鸠摩罗什大师,他深解佛法,擅长阴阳之理,是后学的宗师。我非常想念他。贤哲的人,是国家的大宝,如果你战胜龟兹国,要赶快护送他返国。」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西元401年)十二月二十日,鸠摩罗什抵达长安。姚兴万分喜税,以国师之礼待鸠摩罗什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睿、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共部,卷近300万字,影响深远。圆寂之前,他发出誓言:“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燋烂。”后秦姚兴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即东晋安帝义熙五年(西元 409 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圆寂,于是在逍遥园火化。当飞灰烟灭后,他的形骸已粉碎,只有舌头依然如生。这正应验了他以前的誓愿,留给我们无尽的沉思和缅怀!东汉明帝时,佛法传来中国,历经魏晋诸朝,汉译的经典渐渐增多,但是翻译的作品多不流畅,与原梵本有所偏差。鸠摩罗什羁留凉国十七年,对于中土民情非常熟悉,在语言文字上能运用自如,又加上他原本博学多闻,兼具文学素养,因此,在翻译经典上,自然生动而契合妙义,在传译的里程上,缔造了一幕空前的盛况。 在语言和文风上,罗什和他的译经团体一改以往翻译过于朴拙的不足,不仅充分地传达原典的旨意,而且文笔流畅洗练,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喜爱,广为流传,成为文学名篇。 玄奘(602-664)玄奘(602-664)是唐朝高僧,是精通两国语言的大家,曾游学天竺十七年,回国后从事佛经翻译。他从贞观19年开始译经,20年间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10000万言,主要译本是:《大般若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等。有人说,玄奘还将《老子》等译为梵文传入印度。 玄奘的翻译原则 有人说,玄奘还提出过“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八字翻译原则。“求真”就是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实质,“喻俗”就是译文要通顺,让人家能懂。(1983年《中国翻译》第 期发表袁锦翔文章“玄奘译言考辨”,说这八字是梁启超说的。) 玄奘的五不翻 据有人研究考证,玄奘在翻译佛经时曾提出过“五不翻” (transliteration in the five cases)观点这里说的不翻实际上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