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试论阿凡提的复杂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试论阿凡提的复杂性

试论阿凡提形象的复杂性 中本0701李文泽 指导教师:胡芸 摘要:文艺作品的好坏应以群众的认可、欣赏为首要条件。阿凡提不仅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在波斯、土耳其、希腊等国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几百年来绵延不绝,并在一代一代人的传唱中得到了继承与丰富,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都缘于阿凡提形象的复杂性及阿凡提故事的喜剧性。阿凡提故事是丰富的,阿凡提形象是丰满的,有正义、机智、幽默等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有自私、吝啬、呆板等丑陋形象的一面。本文通过对阿凡提故事的分析,以喜剧的三种存在形式将阿凡提的性格进行分类,以此来论述阿凡提形象的复杂性。 关键词:阿凡提 故事 形象 复杂性 喜剧性 阿凡提以机智人物在人们口中流传,阿凡提的智慧、幽默、正直等优良品质为人们津津乐道。人们了解的阿凡提故事以“智斗”统治阶级为主,然而阿凡提的故事还有很多是关于他的自私、吝啬、愚蠢等性格的。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现实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从阿凡提丰富故事中筛选了那些讽刺意义强、斗争倾向鲜明的笑话,把阿凡提作为一个机智、正义的正面人物进行宣扬,有意摒弃了数量众多的表现阿凡提反面形象的笑话。将一个丰满的阿凡提割裂成了一个维护底层人民利益的、充满正义与智慧的扁平人物。对一些故事也不能客观地评论,比较牵强,比如《买牛》中阿凡提的傻行为,研究者或将其归为“大智若愚”(贾芝《关于阿凡提的故事》),或用“自嘲”来解释(李稚田《笑的意义和力量》)。民间故事是人民心理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面貌及心理历程。因此,全面、客观地研究阿凡提故事,才能真实地还原故事中人民的思想愿望、历史评价、生活态度、审美倾向。 一 阿凡提故事的传承 (一)阿凡提故事的广泛流传 阿凡提故事不仅在我国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中流传,还在波斯、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广为传唱,阿凡提是一个世界性的艺术形象。 在我国,自从《民间文学》在1955年7月号开始介绍《纳斯尔丁·阿凡提》以来,阿凡提故事在全国各地开始流传, 如: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赵世杰翻译的《阿凡提的故事》;198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瑞云翻译的阿凡提的故事——《智慧的葫芦》等等。除了在国内传播,我国还将阿凡提故事介绍到国外,如:我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人民画报》的外文版,《中国文学》的英文版和法文版,《中国报道》的世界语版,都曾把阿凡提的故事介绍到国外去;并将《阿凡提的故事》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和世界语等语言出版。 在国外,阿凡提故事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前苏联乌兹别克斯坦在五六十年代摄制的电影《游侠列传》(故事片)和《游侠纳斯列金》(彩色故事片),其中的主人公就是阿凡提;前苏联著名的土耳其学者弗拉基米尔·高尔德列夫斯基(1876——1956年)曾从土耳其语译出《霍加·纳斯列丁的笑话》;高尔德列夫斯基·勃拉金斯基(苏联著名的东方学者、波斯和塔吉克文学的研究者),杰甫列托夫(苏联的民间文学研究者)等人都写过关于霍加·纳斯列丁的文章(霍加·纳斯列丁就是我们所说的阿凡提)。 (二)阿凡提故事的来源 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个称号,来自突厥语:Efcn—di。它有两种涵义:一是对男人的一般称呼,即“先生”;一是对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尊称,即“老师”。“阿凡提”在历史中确有其人,原名叫霍加·纳斯列丁,是生活在十三世纪(1208——1209致1284——1285年)的一个历史人物。他讲的许多笑话以及关于他的笑话,是经过了六、七个世纪,一直流传到今天的。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不论国王、大臣,还是喀孜、还是巴依,都是昏庸而又愚蠢的。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是否用“这不过是笑话”一句话就了结了呢?不能。因为这句话里,不仅包含了“笑话是艺术创作,允许夸张”这个正确的意思在内,同时也包含了“笑话就是胡诌”这个不正确的意思在内。人们知道,包括笑话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都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艺术的真实与生活是真实也是有差别的,是不能划等号的。艺术真实必须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任何离开这个基础的创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艺术的夸张不能歪曲生活、脱离现实,而应以运用集中、突出、夸张的手法,在更高水平上反映现实的庐山真面目。阿凡提故事能够流传久远,正是因为它根植于现实生活。 唐代房玄龄等人所撰写的《晋书》中“帝纪第四”中记载了这样两则轶事:晋惠帝有天在华林园闲逛,忽听见一片蛤蟆声。他问左右随从:“蛤蟆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道:“在官家地里听就是为公,在私人地里听就是为私。”有一年天下灾荒,很多百姓都饿死了,惠帝闻报,奇怪地问道:“他们干嘛不吃肉粥啊?”晋惠帝因为没有深入民间了解民情,说出这样的话是很正常的。那

文档评论(0)

yingxiaorong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