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iniBand大起大落之后走向何方..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nfiniBand大起大落之后走向何方.

InfiniBand 大起大落之后走向何方 (1) 发布时间:2006.01.13 05:07???? 来源:储存时代????作者:Zxm 前言:InfiniBand——速起速落 如果说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界要颁发“最速黯淡奖”,那么笔者可能会提名“InfiniBand”,理由是InfiniBand的规格及标准规范自1999年开始起草,2000年正式发表,之后主力业者纷纷退出,再经过一、二年的前期推展与市场观察,以及PCI Express的出现,几乎注定了InfiniBand的发展界限。 InfiniBand虽自1999年启动,但其实有更远早的渊源,最初来自Compaq,更严格说是来自康柏(Compaq)于1997年所收并的天腾计算机(Tandem),Tandem知名的专属架构计算机:NonStop Himalaya(永不停顿,喜马拉雅)是一种以大量平行容错集群(Failover Cluster)所建立的系统,1994年Tandem为此系统添入了新的设备联机技术:ServerNet,ServerNet能让主机核心(处理器、内存)与主机I/O(硬盘、适配卡)间以长缆线方式连接,并以高速、低延迟的特性进行传输,如此核心与I/O在运作上依旧保持一体性,但实体配置却可分离,在无此技术之前,主机核心与I/O多是实行单一完整实体的设计,今日绝大多数的服务器依然是此种设计。 此番说明各位似乎不容易了解,但若改用生活譬喻就可以轻松体会,过去的箱型冷气、窗型冷气都是一体性设计,而近年来出现了分离式冷气,分离式冷气让空调配置更具弹性,但两分离设备间依旧有冷媒管相连,运作上仍是完整一体,而实机配置却可弹性分离。ServerNet所扮演的,正类似分离式冷气中的冷媒管,都具有实体相连、运作融合的任务及效用。 infiniBand的前身:ServerNet、FIO、NGIO 正因为ServerNet有如此绝佳妙用,过去仅供Tandem的NonStop系统所独享独用,但在Compaq收并Tandem后,也将ServerNet技术用于其原有的PC Server上,以此实现超快速的PC集群系统,同时Nokia、Ericsson也对此卓越技术相当锺意,可让网络通讯设备也受益,因此先后于1998年向Compaq购买此一技术的运用授权,当时ServerNet就已有600Mbps的高速表现,同一时间PCI最快仅532.8MB/Sec(64-bit、66.6MHz),1GB/Sec的PCI-X于1999年才提出,且ServerNet是机外长距联机,PCI仅限于机内连接。 CS Electronics公司专门产制各种巨量储存(Mass Storage)所需的接口线路,如LVD SCSI、Fibre Channel、Gigabit Ethernet等,同时也包括InfiniBand,图为该公司所制造的InfiniBand 1x联机(Link)接头 当然!ServerNet技术必须持续强化精进才能常保其优势及特点,而且ServerNet技术不仅受用在主机与服务器等运算设备,就连通讯设备、电信设备、甚至储存设备等都有需要,所以Compaq决定扩展延伸此一标准,除自身外也联合HP、IBM等其它高阶服务器业者一同制订,并将后续的强化版本称为FIO(Future I/O,未来I/O)。 然而,期望发展更高速、先进的I/O标准并非只有Compaq、惠普(HP)、IBM,另有一阵营也积极研拟,此即是由戴尔(Dell)、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升阳(Sun)所共同推行的NGIO(Next Generation I/O,次世代I/O),由于FIO与NGIO有相当大的重迭性,遂促使了此两大阵营、七大业者的协议讨论,期望让FIO、NGIO融合为一,避免制订心力的重工(重复施工,指相同目标的心力浪费),及相近用途标准的分歧。 经过密切讨论,终于在1999年8月31日达成协议,确定FIO与NGIO将相互融合,并在讨论过程中即已提议放弃原有的FIO、NGIO等称呼,改用新的一致性称呼,最初命为System I/O,然而此名称仅使用一短暂时间,仅从1999年8月用至同年10月,10月联合制订小组成立后正式命为InfiniBand。 业者各怀鬼胎,相继另行PCI Express、RDMA IT界至强的七大业者空前连手,自然有着无比的号召,也因此InfiniBand的专责机构:InfiniBand Trade Association(简称:IBTA)吸引了70多家业者会员的加入,看来前程似锦,但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看似完美阵容的合作终究还是破局。 首先是Wintel的退离,2002年5月Intel、Microsoft退出IBT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