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6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VIP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6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6行政论文范文大全.doc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6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注释:   1参见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中文版第15页,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第1版,上海。   2 参见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james daugherty and robert l. pfaltzgraff):《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中文版,第340-341页,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03年1月,第1版,北京。   3 同注1,前言部分第39页。   4 [美]迈克尔· 斯温、阿什利·特利斯:《中国大战略》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中文版,第1页,洪允息、蔡焰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北京。   5 同注4,“前言”第ⅷ页。   6 这是迈克尔·多伊尔(michael w. doyle)对康德思想的概括,出处同注2,正文见第340、341页,注释见367页的注231,368页的注243和244。   7 同注4,第161页。   8 参见下述3篇文章:a,李少军:《评“民主和平论”》一文,载《欧洲》杂志1995年第4期;   b,王逸舟:《国际关系与国内体制--评民主和平论》,电子版载中国国关在线/xueren/china/wyz.asp?cataid=29;   c,周言:《威胁世界和平的民主和平论》,载“华人评论”网站,/acwnews/acwnews01q1/gdplnews/pl0102291.htm。   上述3篇文章从理论论证到政策立场都对“民主和平论”持批评态度,虽然强烈程度略有不同。拜读3篇大作后,给我的印象是,文章作者不是因为不同意该理论的理论论证而反对它所服务的政策立场,而是因为反对它所服务的政策立场而反驳它的理论论证。由于政策取向迫切,对“民主和平”的反驳自然根基不深,有的反驳显然经不起再反驳。   必须指明的是,3位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值得称道,其目的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反对美国政府把“民主和平论”当作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武器到处挥舞。同样要指明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短、长期之分。在我们的讨论所涉及的论域里,中国的短期国家利益是,在中国未完成民主化前,反对美国用“民主和平论”干涉中国内政;中长期利益是,在中国推进民主化的过程中和完成民主化之后,支持美国政府里的自由主义者运用“民主和平论”理性看待中国崛起。因此,作为战略研究者,应当把反对一种理论和反对一种理论的某种运用区分开来,前者要持科学态度,后者要有战略眼光。   9 吴稼祥:《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1年7月版,第7章。   10 引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文版,王保存等人译,求实出版社,北京,1988年版,第163页。   11 参阅加布里拉·蒙廷诺拉(gabriella montinola), 钱颖一(yingyi qian), 和拜利·温加斯特 (barry r. weingast): 《联邦主义的中国模式:经济成功的政治基础》,载美国《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1996。   12 see 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sixth edition. 2001. /65/to/totalita.html   13 juan j. linz,“tot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fred i. greenstein and nelso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3(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75),p.264.   14 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在会谈中提出世界上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谈话全文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5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北京。1985年3月4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在谈话更明确提出了当代世界两大战略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思想,谈话记录见上引书,第104页。   15 参阅《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8年11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