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孝悌.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一孝悌

第一讲 孝悌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孝悌——“仁”的根本 孔子和儒家认为孝悌为仁德之本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学而) 1.2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孝经·开宗明义章》: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亲意识是人类脱离动物界时最早产生的文 化心理。 数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在山 顶洞的下室里,埋葬了一个青年妇女、一个中年妇女和一 个老年男子,他们的尸骨上布有赤铁矿的粉粒……”(郭沫 若主编《中国史稿》) 李泽厚说:“现代人类学家说,当人知道埋葬死者, 或给死者以某种丧葬形式(如山顶洞人撒红粉于死者身旁 或身上),即人的族类自觉的开始,亦即人的文化心理的 开始。”(《论语今读》) 在封建社会中,孝亲意识打上了阶级烙印, 产生了封建孝道。在君主专制主义、封建宗法制、 封建家长制的基础上,宣扬“天下无不是之父 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在封建社 会走向没落的时候,封建愚孝理所当然地受到了 批判。 但千百年来所发展起来的孝亲意识,尤 其是先秦原始儒学中的“孝悌”观念,也具有 普遍的全人类的内容,在今天可以作为我们 建设新道德的重要思想资源。 奉养 古人说:“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韩诗外传》卷九)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亲存也。”(《韩诗外传》卷七) 2.6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 4.21 子曰:“父母之年, 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 一则以惧。” (里仁) 敬顺 2.7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2.8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为政)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 谏诤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 《孝经·谏诤章》:“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不悦,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 《礼记·祭义》: (曾子曰)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 慎终追远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 17.21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阳货) 3.4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光宗耀祖 《孝经·开宗明义章》: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礼记·祭义》: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经》是一部专讲“孝道”的儒家经典 (《十三经》之一),旧说为曾参所作,但成书可能在战国后期。全书分为十八章,1799字。古人认为“百行孝为先”,又有“以孝治天下”之说,所以历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孝经》。首章开宗明义,是全书总纲,阐明孝道是做人的最高道德,治理天下的最好手段。“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经》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全文除“总叙”外,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此书在引导少年儿童知书识礼、孝敬长辈、培养爱心、文明做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