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 九年级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教学刍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中要求学生写诗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感情要抒发。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情感。诗歌便是情感的抒发。写诗能促进写作,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学生对诗歌的创作,包括现代诗、古体诗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在认知领域比较淡化。现就九年级学生写诗入门谈谈认识。
一、学生有创作诗歌的欲望
九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写诗的欲望。每每布置写诗,他们都跃跃欲试。等将作品收上来一看,参差不齐,离写诗的要求相距甚远,这种现象成了普遍。或无中心,或突发抒情,或东拼西凑。从各种不同的现象中表现出来的难能可贵的共同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个闪光点,是写诗的创作动力,是灵感的源泉。就在2016年学生诗歌创作培训期间,有个学生创作了一首元曲:
青草绿树红花/池塘小鱼青蛙/小鸭稻田蚂蚱/夕阳西下/天边铺满晚霞
读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其中没有抒情,没有主题。此文仿照的是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结果失败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传递出情感,没有主题。对《天净沙·秋思》的解读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情感:满目凄凉。枯萎的藤没有生命;千年老树在飒飒西风中走向风烛残年;荒凉的古道;体弱无力的瘦马;飘零天涯海角的人。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让人断肠呢?思念家乡和对前途的迷茫。黄昏归巢的乌鸦有家可归;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的安详温馨,有家真好;而我的家乡、亲人又离我那么遥远;让人牵肠挂肚。是继续追求功名呢?还是服侍那年迈的双亲呢?没有答案,如此迷茫。只好满怀愁绪地徘徊在这漫漫古道上了……诗,该怎样写才有诗的味道呢?
二、学写诗的要领
1.先要有诗的模样,然后修改润色,把诗味写得更浓。
生活中的人或事物都可能触发我们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情感,将这种情感分行写出来,就有了诗的模样了。例如:
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们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我也愿意,/和你一起分担。/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的初稿已经有诗的样子了。如果要写得诗味更浓一些,就可以借助形象,并融入想象,抒发情感。修改如下:
亲爱的朋友,/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是记忆中的宝石,
经历时光磨砺,/散发璀璨的光彩;/我们相互分担的忧伤,
是岁月中的松柏,/见证冬的寒冷,/和春的明媚。/这一切的美好和深刻,/都因为我们是朋友。
这里借助“记忆中的宝石”和“岁月中的松柏”表现朋友之间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显得更有诗味。
2.意象的使用。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和学习写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和创作的突破口。
落花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二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己葬,己去谁葬,暗叹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绵绵的悲苦。
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有目的地使用景物渲染某种心情。
表达某种情感就要相应地选择对应的景物。如:草木的萌发渲染积极向上的情绪;一片秋天的落叶渲染低落的情绪。喜鹊闹枝头渲染喜;雷声阵阵渲染怒;群山肃立,江河挥泪渲染哀;花儿向我们招手渲染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新方法.doc
-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研究.doc
- 中职学校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oc
- 中职学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doc
- 中职审计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oc
- 中职学生如何学好数学.doc
- 中职教育中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运用与思考.doc
- 中职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与思考.doc
- 中职教育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doc
- 中职教育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探索.doc
- (最新)技能考试天然气开采工二级真题与答案.docx
- 物流金融服务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创新技术应用.docx
- 艺术培训行业2025年素质教育消费市场潜力与品牌创新策略.docx
- 医学生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数字化赋能乡村民宿:2025年营销工具创新应用与市场洞察.docx
- 全球半导体产业技术标准制定白皮书:2025年标准战略.docx
- 数字化赋能乡村:2025年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创新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PVCIV袋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量子计算商业化落地挑战与制造业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康复医疗行业连锁化运营模式在2025年的品牌影响力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