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6,7章 微生物的生态-精.pptVIP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生态学研究范围: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community)、种群(population)。 研究意义: 理论: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原因 实践:开发菌种资源、防治有害微生物、新的微生物农药、菌肥、医药、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 几个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结合、相作用、相调控而成的动态系统。 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成相依赖、相制约的生物集团。 种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个体组成的能繁殖集团。与同种别地的种群有隔离、有界限。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菌种资源的开发 1.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环境条件: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条件都适于微生物的生活,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也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108 ~107 ~106 ~105 ~104 ~103个/g 耕作土壤中,细菌湿重约90 ~225kg;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则所含细菌干重约为土壤有机质的1%左右。 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若按生物量计算则各种微生物的生物量基本相当。 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 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关系。 表层耕作土中含量最高,耕作层厚度20~30cm,地表土受阳光直接照射,其中微生物含量较低。 采取土样时一般要刮开表土2~3cm后采样 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环境 1.养分:含有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物;土壤水良好的盐溶液,含有所需的氮素养料、各种盐类和一些微量元素,有机物提供碳素和能量;同时也含有生长因子 2.水分和渗透压:含有足够的水分,渗透压在303~606kPa,适合微生物生长 3.空气:土壤有空隙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团粒内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利于微好氧或厌氧菌生长 4.pH :一般为中性,缓冲性较强,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 5.温度:温度变化范围在10~25℃,适合多种微生物生长 2.水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 水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水域的有机物、无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光照、酸碱度、渗透压、温度、含氧量和有毒物质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各种水系: 海水: 平均含盐量:3.5%,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 微生物组成: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菌, 嗜盐菌:低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5%; 中等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5~20%; 高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0~30% 形 态:多有鞭毛,常见多形性、可变为球形、弧形、丝状及螺旋状,个体小; 生 理:兼性厌氧,生长慢,能在低营养下生活,常产色素,分解蛋白质能力强,解糖能力低,多嗜冷,对热敏感; 分 布:不均匀,与水深成反比, 0~10米——少 10~50米——呈上升变化 50米以下数量减少 海底沉积物上——多 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 水体的自净作用 天然水体受到污染后,在没有人为的干预条件下,借助水体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净化,这种现象成为水体自净。 其中包括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 3.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环境条件:无营养和水分、紫外线直射 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粒上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与微生物数量有直接关系。 分布: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菌量越高,目前人类检测到微生物存在的最高处为85km的高空。 种类:球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细菌、真菌孢子 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培养皿沉降法、液体阻留法 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常用的过滤介质有棉花、纱布、石棉滤板、活性炭或超细玻璃纤维过滤纸等。 嗜热菌俗称高温菌,广泛分布在温泉、堆肥、地热区土壤、火山地区以及海底火山地等。兼性嗜热菌最适宜生长温度在50-65℃之间,专性嗜热菌最适宜生长温度则在65-70℃之间。在冰岛,有一种嗜热菌可在98℃的温泉中生长。 有助于一些有机物的降解。在发酵工业中,嗜热菌可用于生产多种酶制剂,例如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菊糖酶等,由这些微生物中产生的酶制剂具有热稳定性好、催化反应速率高,易于在室温下保存。 嗜冷菌:在地球的南北极地区、冰窖、终年积雪的高山、深海和冻土地区,生活着一些嗜冷微生物。专性嗜冷菌适应在低于20℃以下的环境中生活,高于20℃即死亡。有一种专性嗜冷菌,在温度超过22

文档评论(0)

feng111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