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 1 (书例7.2) 已知: 矩形截面 梁 , P,? 。 解: 求:讨论梁的正应 力与变形。 图中y, z轴是形 心主惯性轴。 将力P向形心主惯性轴分解: Py Pz 固定端处的弯矩 规定:弯矩以在第一象限产生拉应力为正 My Mz 固定端处的弯矩 注意:这里弯矩 正负号规定与理力 中不同。 Py Pz My Mz 规定:在坐标轴正向第一象限处产生拉应力的 弯矩为正弯矩。 问题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何处? 最大压应力发生在何处? 方法1 分别判断两个弯矩产生的应力, 再叠加。 Py Pz My Mz 方法1 分别判断两个弯 矩产生的应力, 再叠加。 方法2 通过中性轴来确 定。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A点 Py Pz My Mz 最大拉应力发生 在A点 由 Py Pz My Mz 最大拉应力发生 在A点 由 自由端的挠度 用叠加法 Py Pz My Mz 自由端的挠度 用叠加法 总挠度和挠度的方向为 总挠度和挠度的方向为 几点结论 (1) 当 Iy≠Iz 时, ? ≠? 。 即:外力作用面与挠度面不重合。 ?? 斜弯曲 几点结论 (1) 当 Iy≠Iz 时, ? ≠? 。 即:外力作用面与挠度面不重合。 ?? 斜弯曲 (2) 当 Iy=Iz 时, ? =? 。 即:外力作用面与挠度面重合。 ?? 平面弯曲 (3) 即:中性轴与挠度所在面互相垂直。 * * 材 料 力 学 * 第十二章 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 §6. 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叠加法 简要复习 在线弹性小变形的条件下,外载荷与挠度 (力 与位移)成线性关系,可用叠加法计算梁的挠 度。 用叠加法的基础 熟记简单载荷作用下的挠度和转角。 叠加法的两种类型 (1) 载荷叠加法 将载荷分解为几个简单载荷,分别求解后, 进行叠加; (2) 变形叠加法 在内力不变的前提下,将梁分解(或刚化)为 几段,求出各段的变形,然后进行叠加。 §6. 5 简单静不定梁 基本概念 静定基 将静不定系统中的多余约束解除 后,得到的“静定基本系统”。 相当系统 在静定基上加上外载荷以及多余约 束力,便得到受力和变形与静不定 系统完全相同的“相当系统”。 说明 静定基不是唯一的,可有多种选法。 §6. 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提高弯曲刚度的措施: 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为 1 改善结构形式,减 小弯矩值 使力不传到轴上, 而由箱体承受。 缩小跨度或增加约束 1 改善结构形式,减小弯矩值 缩小跨度或增加约束 梁受集中力作用 时,挠度与跨度 L 的三次方成正 比。 2 选择合理的截 面形状 弹性模量与 抗弯刚度 弹性模量与抗弯刚度 抗弯刚度EI除与截面形状有关外,还与弹 性模量有关。 钢材的弹性模量最大,故用钢材制造的构 件有较大的抗弯刚度。 高强度合金钢与低碳钢的弹性模量相同, 故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可提高构件的强度, 但不能提高其刚度。 第十二章 弯曲的几个补充问题 本章内容: 1 非对称弯曲 2 开口薄壁杆件的切应力 弯曲中心 3 用奇异函数求弯曲变形 4 有限差分法 新课 §12. 1 非对称弯曲 对称弯曲 梁具有纵向对称面, 且载荷都作用在纵向 对称面内,则挠曲线 也在该对称面内。 非对称弯曲 梁没有纵向对称面,或虽有纵向对称面,但载 荷不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 一、非对称的纯弯曲的正应力 一、非对称的纯弯曲的正应力 取截面形心为坐标原点。 平面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取dx微段 1 外力偶在xy平面内 xy平面内的外力 偶记为Mz 。 中性轴的位置和 方位未知。 基本假设 (1) 变形几何关系 (2) 物理关系 (3) 静力关系 取dx微段 中性轴的位置和方位未知。 (2) 物理关系 (3) 静力关系 中性轴仍通过截面的形心。 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由 中性轴仍通过截面的形心。 确定中性轴的方位 设中性轴与y轴的夹角为?, ? 以逆时针为正。 对?,有 则应力可写为 对?,有 则应力可写为 代入 这样,中性轴的位置和方位就 完全确定。 这样,中性轴的位置和方位就 完全确定。 导出正应力公式 将 代入 导出正应力公式 将 代入 解出 E/? , 代入前一式,得到 解出 E/? , 代入前一式,得到 再将 代入上式,得 这就是只有Mz作用,梁非对称纯弯曲时,横截 面上坐标为(y, z)的点的正应力公式。 这就是只有Mz作用,梁非对称纯弯曲时,横截 面上坐标为(y, z)的点的正应力公式。 2 外力偶在xz平面内 xz平面内的力偶记为My。 同理可得 2 外力偶在xz平面内 xz平面内的力偶记为My。 同理可得 3 外力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