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大学产业化项目汇编.doc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产业化项目汇编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 2010年1月 目 录 C-Sight 人工视觉假体 3 新型牙科仿生修复材料 6 磁性纳米材料造影剂项目 9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医疗制品 13 微生物采油技术 15 煤矸石生产高性能氮氧化物耐火材料技术 17 新粉煤灰与矿渣制备高性能矿渣纤维技术 19 新型高效复合脱硫、脱硝材料与技术 21 煤炭发电过程余热高效回收技术 23 提高热效率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无焰燃烧技术 25 纳米材料的大规模组装及能源应用 27 基于动态行走机理的智能助残肢体的开发与应用 29 先进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商业计划 33 皮江法炼镁工艺 37 C-Sight 人工视觉假体 一、项目概述 北大工学院开发出的C-Sight 人工视觉假体,由摄像头,微型芯片等构成,可取代视网膜,使患者恢复视觉。此项技术在美国和中国都申请了专利保护,并通过了动物实验。第一代C-Sight 人工视觉假体产品已经通过测试,很快将应用于人体。 C-Sight 人工视觉假体 二、应用范围 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黄斑变性等视网膜损伤导致的视觉功能缺陷取得显著的视觉修复效果。 盲人复明工程? 三、技术优势 视觉假体技术主要在在视觉神经信息处理、编码传输新规律,在材料、微电子、信号处理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在理论、技术应用、临床验证等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 视觉理论、视觉信息编码的突破:基于视网膜神经信息编码与传输的基础研究,建立复杂视觉刺激模式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群体编码模式。?? 视觉信号处理方面:视网膜本身是一个生物并行计算机,传统的视网膜计算模型都是线性多层计算模式,基于视觉假体的研究我们在视网膜计算的非线性和实时性有所突破。?? 视神经的电刺激理论与建模方面:建立从激励,组织,神经纤维的视神经模型。通过改变激励参数,确定刺激的阈值电流;通过分析组织模型,可以计算假体使用过程中的电场分布,定位刺激点与温度分布。?? 关键微光机电技术、临床手术技术的突破:在微光学系统仿生屈光成像系统、微电子系统仿生视网膜信息处理、编码与电脉冲生成、无线视频技术仿生神经信息与能量传输上取得重要创新,研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假体,并在人体成功植入。?? 技术平台建设: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初步建设两个技术平台,即“视觉信息编码和视觉计算技术平台”与“仿生微电子系统(Biomimetic MicroElectronic Systems)技术平台”新一代医学仪器的研究基地。? 四、技术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五、项目所处阶段 实验室开发阶段 六、市场状况及市场预测 本项目在相关基础科学的研究上取得突破,获得源头创新,并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基础问题。本项目符合我国政府“帮助残疾人康复”的“十五计划”,按照国家发改委贯彻落实“十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七、所需设备及投资估算 总投资8000万元。 八、效益分析 “视觉假体”产品、手术,以及术后培训在内的费用,可以控制在10万元以内,将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合作方式 合作建立产业化基地和公司。 新型牙科仿生修复材料 一、项目概述 该技术旨在开发基于再生医学新概念的新型牙科修复用仿生修复材料。该修复材料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接近自然牙,可以克服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充填树脂、银汞合金等在美观、生物力学特性上的缺点,实现最大程度的龋坏牙仿生修复。该技术将在牙齿修复方面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项目负责人陈海峰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开展牙釉质微结构的化学合成工作,2005年初发表的论文“Self-assembly of synthetic hydroxyapatite nanorods into an enamel prism-like structure” 即受到科学界关注。美国科学研究促进会科学新闻频道专门报道了该工作。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cord也通过专文“Researchers synthesize tooth enamel structure in the lab”详细介绍了陈海峰的研究工作。 基于牙釉质特殊的化学结构,陈海峰提出有可能用纯粹的化学方法合成出牙釉质结构。2006年发表的论文“Acellular synthesis of a Human Enamel-like Microstructure”更进一步证实了该假设的可行性。所合成的类釉质结构被美国NIH/NIDCR选为2005年11月举行的“产品开发之路”的会议标志,并在牙科2006年3月国际年会(Orlando)“最新研究进展新闻专题”口头报告了该研究成果。关于这一方面的工作,德国Advanced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