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建筑设计说明A
小学建筑设计说明
3.设计成果
3.1基地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福田区百花片区,基地周围拥有相当成熟的城市空间和致密的交通结构,属于典型的城市性小学。
原有校园周围高楼林立、片区交杂、空间拥挤、尤其与相邻住宅和医院很近,构成明显的压迫感,依据重建计划需要拆除20世纪80年代赶工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东侧主楼,保留校园西侧田径场以及西北角两层小剧场,同时对用地中央的两株古榕树重点保护。
3.2总体布局
3.2.1 平面布置
建筑主体置于地块东部,自北向南分为互相平行的北、中、南三列,其中转折延伸至西北辅助入口与保留小剧场搭接,三列之间尤垂直的的西楼和东楼串联而组成“群落”:北楼、中楼与东楼围和合成内院,中楼、南楼在东南入口处相互错位而后退形成入口广场,通过天桥围合了另一半开敞的绿化庭院,均延伸至“群落”西侧的集会广场,最大限度的整合成完场地,与保留田径场连成整体。
3.2.2 城市关系
“群落”的南北两列对用地西侧作“开口状”半围合,使集会广场与田径场相连后长度大大增加而空间得以得以有效扩容,不但“平衡了”了重建规模扩大导致的空间紧张,并且在“空间区域”的形态上与实验上与实验学校初中部室外运动场隔百花二路遥相呼应,在“城市空间”的层面“连”成一体,为城市保留和整合了相对完整、可以呼吸的“开放空间。沿红荔路30米城市绿化带一侧设置的平直建筑体量成为新的“建筑街墙”,重新限定和明确了所在地段的街道街面。此外,通过南楼与中楼的错位、后退而形成的广场,在人流集散与标识入口以外,也为红荔路城市空间留出另一尺度的“舒缓”
3.2.3 环境对策
尽管用地紧张,但在创作中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仍坚持作尽可能的后退,尽量“平衡”和缓和周围的“紧张”相邻关系,以“和谐”“谦让”的态度与周围与周围环境融洽共存。
入口广场的“后退”和部分建筑体量在顶层的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传递着缓和,在此主题是“对话”与“和谐”,而非“对抗”和“张扬”;不同位置作为空中花园或休息平台的“开洞”,也在周边建筑群的压迫中竭力寻找视觉和空间上的通廊,力图达到尽可能的交流。
3.2.4 平面交通遵循“人车分流”原则以“平衡”人车矛盾。靠近红荔路干道设置主要人形出入口广场,提供充足的集散场地,i、并通过与之联通的绿化庭院和架空层疏导人流,也兼做辅助车行出入口供家长接送学生时临时停靠;西北角为后勤和车行出入口,既“平衡”来自西北白沙岭住宅区学生的日益增加,也留出回旋余地供校巴、货车及访客车辆进出;用地内形成封闭循环的消防车道,连接东西两个出入口的车行道为其中半环,沿用地北侧外周绕行,另一半环穿过小剧场东侧过街楼后沿集会广场伸至南侧车行道,使中央核心区域架空层、集会广场连成一片,成为师生纯步行的休憩空间;东段架空层设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沿围墙内的东南周边停放。
3.2.5 功能分区
教学、办公、活动等各功能强调在使用方面相对便捷、合理的“平衡”均依照各自特点作“动静分区”分设在“群落”不同体块,并利用四通八达的廊道体系实现便捷的平面和交通联系。
普通教室全部南北向布置,相对集中设于中楼和南楼,便于日常管理和噪音控制;专用教室多设在“群落“的南北向连接体内,便于来联系北、中、南三列体块;办公、宿舍及体育馆等较安静功能置于北侧和东北角,分别与医院、住宅相邻,既不受教学去干扰,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北楼转折后伸向小剧场一段集中了相对吵闹的体育活动室、师生餐厅等大空间,今后还将改造小剧场二层作为器材储备用房,便于全校综合使用。
3.3 建筑设计
3.3.1 单元模块
设计借鉴了新家坡教育自1999年以来其“城市性小学“建设中普遍才推广的“模数制”等国内外经验。便于灵活分隔和布置各类功能房间,有利于创造开敞的平面、为底层架空提供更通透的空间。鉴于教学、办公等用房规模大小不一,故即可在单元内分割,也可在若干模块拼接使用:普通教室采用10mX5m的规格的方整矩形平面,其他教室教室面积则是它的整数倍,单生宿舍采用1/3单元模块即含阳台3.3Mx7.5M的开间,开敞式办公则增加拼接到数个单元。大尺寸单元与单元内隔墙的自由布置,在预先考虑了管线、荷载后,对于施工建设以及今后用房调整相当方便,尤其是为教学用房的增减及办公平面的改变提供了灵活性,“平衡”了校方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3.3.2
设计通过不同空间在尺度大小、开合方式、个性表达等多方面协调对比,塑造空间序列的不同层次,结合底层架空手法,既提供了大面积得活动场地,也大大增加空间通透性并为个空间的相互的渗透、对比和自由流动创造了可能,从而形成多样化的空间品质。“群落的组合与错位使东部形成各具不同空间特征的开敞式入口广场、抬高的半开敞绿化庭院以及围合式内院,运用底层架空实现空间的延展,层层环廊、体块开洞等手法则产生空间的交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