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概要
——学习摘记
绪: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观点即全局性观点整体性,满意的观点最优性,综合性观点关联性,可行性观点实践性),它远超出单纯的工程技术范畴。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树立:“以人为主,物为人用”的观点。切实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同时,设计应坚持三个观点:城市的观点,人的观点,联系实际的观点,并抓住两个环节:调查研究和理论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盲目超越就成为“乌托帮”, 停止不前会被动落后 。
一、居住形态与居住区环境。形态:事物的形式和状态。居住形态:住宅形式、居住生活方式等。
1、决定居住形态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地理气候条件、家庭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科学技术。
2、居住形态的演变:花园城市——邻里单位——街坊——小区。
(1)花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模式是中心公园-居住区-绿化带-工业、市场-农业放射性的同心园布置。花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的城市群。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
(2)邻里单位:1929年美国建筑师C.A.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的六条基本原则。①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②内部路限制外部车穿越。③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人口规模(3000~5000人),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道路。④小学及邻里服务设施放在中心公共广场及绿地上。⑤占地160英亩(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公里)。⑥小学附近设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人车分离。
(3)街坊:街坊由四条路包围,住宅沿街道周边布置,围合成内部庭园。庭园内设幼儿园等日常性服务设施。一般占地2~3公顷,内部庭园较宽敞。但过于强调轴对称,忽视日照通风和地形利用。
(4)小区:基本原则:①被城市(或居住区)道路包围的居住地段为小区,城市道路不得引入。②有一套完整的日常使用生活福利文化设施③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创造便于生活的空间。
小区与街坊不同之处:
住宅组团内不设出共服务设施,使组团内庭园具有安静居住环境。
打破住宅周边式封闭格局,不强调构图轴线对称。
重视并更好地满足居民对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3、居住环境与居民需求:
纵观历史上居住形态的演变,总是同环境联系一起。
居住环境的好坏对居民影响很大,环境是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人的性情、感情、心理和行为。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理论”;居住建筑与居住环境相辅相成,互为主从。
居民对环境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循序进取的。
生理需求:新鲜空气,阳光,通风,无噪声,适度温湿度。
安全需求:私生活不受侵犯,人身和财产免受损失。
交往需求:邻里关系,互助互爱,交往沟通。
休闲需求:文、体、戏 、娱各种爱好。
美的需求:享受自尊自豪、心里美的感觉。
二、住宅布置与居住环境:
1、住宅类型:混居形式-分居形式-当代住宅原型单元式住宅。
2、住宅布置中的:日照、通风、防噪、(满足交通、生活)邻里关系。
①日照与生理卫生。日照标准、住宅布置与日照质量。
②通风中住宅布置形成通风的过梳法、导流法。
3、居住环境的社会性住宅布置与邻里交往,居民自治。
4、住宅组团的构成:70年代丹麦曾在低层高密度住宅区进行居住环境研究,通过分析居民感受和行为,并从下述方面进行了评价:居民之间的交往,居民相互间的限制,成年人对少儿行为的态度,居民参于住区管理和经营的可能性。
住宅沿住宅组内路布置,厨房餐厅面向公共小路和宅前小院,宅后是私有后院,社交空间与私有空间分开。
居民多数活动在住宅组团内进行,邻里交往频繁,关系密切。
确定合理的住宅组团规模,①便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研究表明达到亲密程度的不超过3~5户,相识关系的不超过25户,不熟悉见面认识的不会超过100户;②便于实施社区管理。
住宅的单元入口开向庭院,宅前路到组团路接连庭园再外通小区路,便于庭院活动也防卫方便。
三、空间布置与社会环境:
1、社会性与私密性:按社会学:一个群体有两重性:一为互助即为群体的社会性,另一为互争即群体的私密性,两者相辅相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空间划分的任务。(空间界限存在于城市-居住区-小区-组团-住宅-家庭间)。
2、室外活动与场所:
(1)空间≠场所,场所的特征:人在其中感到自在,愿逗留,产生联想的空间才会成为场所。
(2)空间环境设计中介入人的因素+生活活动因素,空间内容是动态的,不同时间形成不同场合(场合的概念及时间的概念)。
(3)形成场所的要素:①整洁、舒适、优美环境②必要的消闲、交往设施③限定的空间(围合,覆盖,隆起或下沉)。
3、居住区的安全防卫:(在规划空间的划分上创造下述条件)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