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docVIP

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第0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doc

第一单元 第二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映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汉的郡国制 C.唐朝的藩镇   D.元代的行省制 解析:选B 汉初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材料信息“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正好符合汉初情形,可以判断B为正确选项。 2.(2014·江西检测)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是因为(  )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来国力转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颠峰,后代难以超越 C.宋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 D.宋代以来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 解析:选D 材料反映了唐宋地方州县所修城郭、街道和官署的差异,这事实上是唐宋地方权力尤其是财权差异带来的,宋以来地方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导致地方无钱可用,自然“城郭、街道和官署”就相对简陋了。 3.(2014·南京模拟)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解析:选D 元朝行省疆界有意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从而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 4.有学者对汉代有过这样的论述:“刘邦的后继者汉武帝使中国的新文官制度有了一种确定的形式。……从周代的旧封建秩序向汉代的新官僚体制的转变进行得十分顺利——在不知不觉中……旧学说获得了新解释。”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汉代官僚政治进一步发展 B.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C.儒学的变化适应了新体制 D.察举制巩固了新文官制度 解析:选B 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承秦制的基础上,汉代对秦代确立的官僚体制进行完善,故A正确;汉代太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且“根本”一词太绝对,故B错误;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故C正确;察举制根据才学和品行选拔人才,它巩固了新文官制度,故D正确。 5.司马光在评论古代中枢权力演变时写道:“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西汉公卿稍以失职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来,天子以待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专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据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丞相为百官之首,大权在握 B.东汉的尚书逐渐侵夺公卿权力 C.曹魏时,中书的权力开始超越尚书 D.东晋以后,门下分割中书的权力 解析:选C 由“西汉以丞相总百官……汉公卿稍以失职矣”不难看出A、B叙述正确;由“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可知D叙述正确。曹魏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只是说明中书与尚书分工不同并没有体现出中书权力超越尚书,故答案为C。 6.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唯觉阿旨顺情,唯唯相尚,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  ) A. 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 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 解析:选A “诏敕”是指帝王的命令。由材料可知,中书门下可以对皇帝的“诏敕”进行讨伦,并指出不妥当的地方。故选项A正确。 7.(2014·济宁模拟)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选B 题眼是唐末以后的军事组织。兵部三省六部制就有,枢密院是宋代分割宰相军权的组织。故正确答案为B。 8.(2014·郑州模拟)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  ) A.该制度实行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