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剖析
十四、临床输血护理存在的问题 血液从输血科领取的时间与开始输注时间超过30分钟。 血液输注的滴速与输血结束时间不吻合。 输血护理记录中的血液品种的计量单位不正确。 血液未按相关规定进行输注,如血小板、血浆等输注的时间过长。 谢谢大家! 临床输血护理技术 一、全 血(WB) 保存条件与保存期 保存温度2—6℃,CPDA保存液可保存35天 适应症 严重急性失血 体外循环 换血治疗 一、全血(WB) 输注注意事项 用标准输血器输注 不能加入任何药物 输注时不要排气,靠重力作用输注 一次性输完,严禁间断输注 二、悬浮红细胞( CRCs ) 制品性质 200ml全血制备为1个单位,含红细胞及保养液,大部分抗凝剂及保存损害物已去除,输血不良反应少。 保存条件及保存期 2-6℃保存35天 二、悬浮红细胞( CRCs ) 适应症 外伤、手术、消化道、呼吸道及产科大出血 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 儿童慢性贫血特别适合用本品 二、悬浮红细胞( CRCs ) 输注注意事项 输注前反复颠倒,使红细胞与悬浮的添加剂混匀。 必要时,输注过程中也要摇动血袋使经细胞悬起,避免越输越慢的现象。 若滴速不畅,可通过Y形管加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并混匀。 不能与其它药物或液体(除生理盐水外)混合输用。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制品性质 每单位总量约120ml,其中含红细胞60-80ml,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 保存条件及保存期 联袋制备2-6℃保存35天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适应症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输注注意事项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四、洗涤红细胞(WRC) 制品性质 每单位含200ml全血中的60-70ml红细胞及生理盐水50ml,去除了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可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保存条件及保存期 由于采用开放洗涤法,血液污染概率高,洗涤后6小时内输注,即使采用2-6℃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 四、洗涤红细胞(WRC) 适应症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可试用。 四、洗涤红细胞(WRC) 输注注意事项 输注同全血,如为开放式洗涤法,应在洗涤后6小时内输注。 五、血小板(PLT) 制品性质 机器单采血小板1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数≥2.5×1011个 。 手工浓缩血小板由200ml全血制备的为1个单位,所含血小板数≥2.0×1010个 ,红细胞混入量≤1.0×109个 ,成人一个治疗量大约需8-12u,儿童每10kg体重需2u,要求必须一次足量输注。 保存条件及保存期 20-24℃振荡保存条件下保存24小时,不能在4 ℃保存 五、血小板(PLT)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大量输血所致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计数低于50×109/L。 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 预防性输注。 五、血小板(PLT) 输注注意事项 输注前轻摇血袋使血小板悬起混匀,切忌粗鲁摇动,以避免血小板损伤。 摇匀时呈云雾状外观的血小板为质量较好,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 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取回的血小板应尽快输注,若因故未及时输用,则在20-24℃下振荡保存,如无振荡条件,则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 五、血小板(PLT) 输注注意事项 以患者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30分钟内输完,以便迅速达到1个止血水平。 手工血小板输注前需做交叉配血试验,机采血小板ABO同型输注,Rh(-)患者输注Rh(-)血小板。 如患者有脾肿大、感染、DIC等非免疫因素存在,输注剂量要适当加大
文档评论(0)